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诗歌形象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诗歌形象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519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诗歌形象,

典型错例反馈

题号

错误归因

金手指

答案

1、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了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

2、失意落魄、黯然神伤。

3、这首诗的“散”与“不散”是指:作品在写景上是放开的,在含情上是不放开的。作为一首写景诗,本诗取景可谓“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有近景;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两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4、先写花点明时令。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充分体现季节特征。描写树叶中央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

5、“蜡烛有心”谐音相关,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似乎那夜流溢的烛泪,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总之诗中借物抒情,借蜡烛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伤感,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6、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7、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园收芋栗”,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可见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也不惊飞,可见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先生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竟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诗人从锦里先生的装束、家境、家人、环境、待客等多个角度,写出了这位清高恬淡又可亲可敬的隐士形象。

8、(1)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2)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夜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幽雅的气质风韵。解答时可从关键词语和衬托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颈联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可爱。霜禽未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活不到冬天的粉蝶如能见到梅花一定会爱得消魂。用拟人和夸张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情感,写梅花可爱到极点。


上一页  [1] [2]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诗歌形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