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高考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2017高考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728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高考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3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辨正:①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3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本句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8、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1)顾此失彼。 如:“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生死攸关”是指生和死两个方面,而从整个句意来看,强调排雷工作的危险性,并不包含“生”,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2)语义相左。 如:“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鼎足”是指三方面局势,前文是“两家商店”,语境义与成语含义相悖而误。)

9、尊卑关系颠倒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正: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10、比喻不当,在理解愿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一起托了出来。比喻毫无保留地说出实情。了解该成语的原义和比喻义,使用时就不会出差错。

李代桃僵:语出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本来是用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辩正: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11、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正: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2、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①在那磋砣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正:①中,“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13、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1)形相近而义不同的。例:“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只有开头的一个字不同。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如:“他们散布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企图扰乱人心。”这句中的“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因此用“耸人听闻”来与它搭配是恰当的,如果用“骇人听闻”就不确切。

(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例:“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这两个成语都有“最后未能完成,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的意思,而“前功尽弃”这个成语本身并未指明以前的努力为什么白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如“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松动,否则,功亏一篑,实在可惜。”“炸城的工事也遭到了好几次的顿挫,……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

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③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4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5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正:③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4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5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另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14、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①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②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3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

辨正:①“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②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

○3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

15、两个成语连用,造成自相矛盾

例: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16、误用词性

①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

②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

分析:①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

②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

17、弄错时代,不合逻辑

①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怯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②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

18、堆砌成语

①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

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悉成语的以上18种误用现象,做题时留意,解决成语这道题应该不是难事。

三、成语误用归类练习

1、不明成语的整体意义。

(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应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差强人意”是指还能使人满意。“强”是“振奋”的意思,引申为符合。很明显,“我”不熟悉那里的情况,却硬派我去,这是“强人所难”,怎么能说还使人满意呢?

(2)不少语文老师上课就是以一连串的问与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是目无全牛了。

“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文中误用“没有整体把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2017高考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