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复习之正确使用成语
备课人:张贞伢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成语是汉语言的瑰宝。正确运用成语,特别是根据语境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词语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而许多学生在成语复习方面往往感到无可适从,或者死记硬背,或者弃之不顾。成语使用的考查难度大,多涉及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
考纲要求
内容要求:“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 ”
解读: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下的考点之一,主要考查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要求:D级,表达应用。
解读: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高考试题为了避免和平时试题撞车,都是临时设置语境,所以,我们要注意训练这方面的能力;另外,考过的成语不一定不考,“无所不为”(95年)“淋漓尽致”“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题)高考曾经考过,且该成语还是一个双意成语。这一些尤其要引起重视。
考 查 重 点(常用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内涵意义不清
成语的重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2. 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二、张冠李戴,适用对象不明
有一部分成语,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就会张冠李戴,弄错它们适用的对象。
1、407寝室里的六位小伙子都只有十七八岁,他们一个个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两小无猜,形影不离,十八岁时又同时跨入军营,比翼双飞。
3、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三、褒贬不分,感情色彩混淆
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或褒义,或贬义,或中性,在平时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意义的需要,选择色彩鲜明的成语,不能混淆其色彩界限,否则,就会犯感情色彩不当的错误。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2、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3、始作俑者是需要胆魄和才能的,20年后,当红旗渠水仍旧汩汩流进万顷良田时,我们感慨尤深。
四、逆情背理,语法逻辑不符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能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或词性和语境的关系,在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等不符合语法或逻辑的现象。
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可惜。
2、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五、喧宾夺主,主客尊卑颠倒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1、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2、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主持人建议李教授先来一段开场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我的文章结尾写得不好,请你多加修改,就算是狗尾续貂吧。
报刊杂志上的成语误用:
1、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
2、我们的先哲中不乏画“○”高手,他们用自己美轮美奂的画,诠释着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美。
——(2001年第2期(学生版)《中学语文 • “○”的启示》
3、人类的一切语言是如此的贫乏、如此的苍白!处心积虑、搜索枯肠写出来的歌颂之辞在这未加雕饰的自然美景面前显得如此的无味!
——(2002年第4期《语文教学与研究 》)
依据高考,寻找规律 高考 例 题
(2008年全国卷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答案】B
【解析】B项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本题考的是适用对象不明。A项 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 表:外。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三个成语皆符合语境。
(2008年江苏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答案】C
【解析】C项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该成语是一个双意成语,是合适的。A项 没有什么事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考褒贬不当。B项 安于本乡,不愿轻易迁居。词义与语境相反,考望文生义。D项 不以向地位、学识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该项考主客尊卑颠倒。
(2008年广东卷)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解析】D项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符合语境。A项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项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后三项均属适用对象不明,张冠李戴。
,2017届高考语文复习之正确使用成语(公开课教案)tag: 公开课 高考语文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