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2000年上海卷)
译文:
3.(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年上海卷)
译文:
4.“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 (2003年上海卷)
答案:1.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2.让我们的
解析:1.袖,把……藏在袖子,名词作动词。2.下,向下,向地位低下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3.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异,形容词意动用法。4.猿、蛇,像猿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四、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群聚而笑之 B. 吾得兄事之
C. 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1998年上海卷)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 秋毫不敢有所近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1. D 2. A
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
C. 耻学于师 D. 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1994年上海卷)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答案:1. B 2. A 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文言句式练习
判断句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斯固百世之遇也。
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6、此人力士。
7、燕王,吾所立
8、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9、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12、梁文即楚将项燕。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16、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被动句
1、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倒装句
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宾语前置
1、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惟余马首是瞻。
8、惟你是问。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1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是以后世无传矣。
14、夜以继日
15、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专项训练tag: 文言文 , 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