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小学教师考试试题,http://www.lexue88.com
教育原理第八章思考练习题,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等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现等。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一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1.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
A.人才培养的规格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的精神因素
D.阶级意志 答案:B
2.在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以( )为目的。
A.“明人伦”
B.“三民主义”
C.“忠君、尊孔”
D.“建国君民” 答案:A
3.在西方,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
A.培养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土
B.培养独立、自尊的自由人
C.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D.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D
4.个人本位论盛行于( )。
.19世纪下半叶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18—19世纪上半叶 答案:D
5.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B.杜威、孔德、裴斯泰洛齐、涂尔干
C.杜威、洛克、卢梭、孔德
D.涂尔干、赫尔巴特、卢梭、洛克 答案:A
6.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 )来确定。
A.个人需要
B.社会需要
C.社会需要为主,兼顾个人需要
D.个人需要为主,但也考虑社会需要 答案:B
7.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C
8.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目的基本上只规定了( )。
A.生产技能的一些要求
B.生产力的一些要求
C.科学知识的一些要求
D.政治思想品德上的一些要求 答案:D
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必然性是( )。
A.生产关系的公有化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C.大机器生产
D.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C
1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说
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答案:A
11.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A.社会的进步
B.旧式劳动分工
C.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化
D.科技水平的提高 答案:B
1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个人在脑力上的自由发展
B.德、智、体和谐发展
C.个人知识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地发展
D.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答案:D
1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A.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
B.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C.教育方针属教育政策范畴,教育目的属教育理论范畴,二者没有直接联系
D.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
1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15.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答案:B
16.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是( )。
A.科技水平的提高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消除旧式劳动分工 答案:C
17.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答案:B
18.“明人伦”是我国( )时期的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清末民初 答案:B
19.“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
D.中华民国政府 答案:C
20.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明人伦”的官吏
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C.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D.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答案:C
21.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无条件效忠国家的武士
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C.“明人伦”的官吏
D.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答案:A
2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洛克、福禄倍尔等
B.卢梭、洛克、赫尔巴特等
C.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D.孔德、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 答案:A
2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时期 答案:B
2 []
4.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什么时期能够实现( )
A.封建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25.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限制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对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D.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答案:B
26.“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
A.《资本论》
B.《共产主义原理》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德意志意识形态》 答案:D
27.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 )
A.1945年
B.1949年
C.1957年
D.1958年 答案:B
28.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 答案:B
29.当代我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A.个性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特长教育 答案:B
3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答案:A
3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答案:C
32.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 )
A.政治素质教育
B.身体素质教育
C.道德素质教育
D.思想素质教育 答案:C
1.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 )。
A.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
B.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道德素质教育
E.思想素质教育 答案:ABCDE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美育
B.德育
C.体育
D.智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ABCDE
3.贯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 )。
A.实现教育现代化
B.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C.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E.普及义务教育 答案:BCD
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A.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E.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答案:BCE
5.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 )。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要求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E.个人愿望与要求 答案:ABD
6.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评价作用
B.选择作用
C.协调作用
D.导向作用
E.激励作用 答案:ABCDE
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倡导社会本位论的人有( )
A.福禄倍尔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赫尔巴特
E.孔德 答案:CDE
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有(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取消社会分工
C.共产主义制度建立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社会主义教育发展 答案:ACD
9.下列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关系的说明,哪些是正确的?(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B.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
C.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D.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E.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在实际中常常可以通用 答案:AE
10.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明,哪些是正确的? ( )
A.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B.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全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
D.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E.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贯彻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答案:BCDE
11.下列教育内容中属于政治素质教育范畴的有( )
A.基本世界观教育
B.国史国情教育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D.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E.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答案:BCE
12.同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是一种( )
A.选拔性教育
B.普及性教育
C.基础性教育
D.淘汰性教育
E.发展性教育 答案:AD
13.教育目的制定应符合哪些方面的需要(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
B.社会政治经济
C.个人意志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E.教育改革 答案:ABD
14.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目的,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 )
A.五育均衡发展
B.五育并重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D.培养学生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E.坚持全面发展,反对特长教育 答案:BCD
15.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思想,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B.心理素质教育
C.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D.身体素质教育
E.道德素质教育 答案:ABCDE
16.教育目的具体规定着( )
A.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B.某类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C.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
D.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
E.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答案:AD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 )
A.提高儿童生活待遇
B.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
C.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D.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的解放
E.实现共产主义 答案:BCDE
1.教育 []
目的是教育活动的____,也是教育活动的____。 答案:出发点和依据 归宿
2.教育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人的____作出规定;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____作出规定。 答案:社会性质和方向 身心素质
3.教育目的的作用包括____作用、____作用、____作用、____作用和____作用。 答案:导向 选择 激励 评价 协调
4.我国夏、商、周的学校教育,是以“____”为目的,而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____”的统治人才,以便“化民成俗”、“修、齐、治、平”。 答案:明人伦 建国君民
5.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规定教育宗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忠君 尊孔 尚公 尚武 尚实
6.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____”的教育宗旨。 答案:三民主义
7.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____的武士。 答案:无
[1] [2] [3] 下一页
,教育原理第八章思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