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河北省中考文综卷历史第33题评析,
【试题再现】
33.探究问题。(10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
★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请结合所学的中外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由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2分)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提高了国际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8分)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1.(1)变化只写“和平解放”、“和平统一”或“一国两制”的不给分。
(2)1955年的对台方针写成解放的不给分(因为其包括武力或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的方法、和平的方式、和平都给分。
(3)1979年的对台方针写“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都给分。
(4)按顺序正确写出了教材中的四步或三步变化的给满分。写成由解放(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的不给分。
2.(1)只写关键词“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即可得2分,如写成“加入”不给分。
(2)只写关键词“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即可得2分。
(3)和平与发展是主题、主流都可得2分。
(4)只写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即可得2分。
(5)关键词“祖国统一”、“两岸人民”、“中华儿女”、“全体中国人”都给1分。
(6)只写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在没有写“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可给1分。(写改革开放的不给分,不重复给分)
(7)只写关键词“国际地位提高”,在没有写“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情况下可给1分。
(8)按顺序写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方针的情况的不给分。不合题意。
【本题特点】
祖国统一是多年的热点,今年此题重视学生对教材的取舍能力、整合能力。
1.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能力。时间限制在1979年以前,不能写港、澳回归。
2.材料与教材紧密联系,但只选取了中间的两个,舍去了“武力解放”和“八项主张”,考查学生的取舍能力、整合教材能力。
3.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如“变化”应写出“由”、“到”。
4.综合性强。第二问1979年对台方针的背景,涉及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成就;还涉及二战后国际主题和经济趋势。
5.注重对学生分析材料、运用教材能力的考查。“背景”必须限制在1979年以前不能写港、澳回归,台湾当局改变三不,经济互补互利局面形成等。
【学生答题情况】
1.在我复查的750份的试卷中,得分情况如下:
分值
满分(人数)
满分率%
平均分
得分率
第1问
2
289
38.53
0.83
26.20
第2问
8
42
5.6
4.37
54.62
33题
10
27
3.6
5.33
49.21
www.lexue88.com
2.学生答题的创新点:
分了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两个角度,条理清晰。
3.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围绕问题和材料来答,是取得好成绩最起码的要求。但不少学生,在作答时,没有做到这一点。
第一问写了材料中没有的武力解放和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多此一举,而且有的不看材料,按教材顺序只写两步(本题是2、3的对台方针),这样正好与题不符,得0分。
第二问要求是“背景”,答成过程的约占35%,这样和第一问角度差不多了,也不动脑想想答案不会重复在一次试卷写两次的。
(2)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平时只是抄在书上就万事大吉。
第一问“怎样的变化”,本来写对了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后面却写了一句,态度变得强硬了,画蛇添足;或又重复写上由解放到和平统一,思路混乱,看来没有理解方针变化的内涵有何不同,只是照书上乱抄一气。平时没有认真听教师讲课,对知识没有做过认真理解。
(3)思路不清,交叉多,多条重复,角度太少,角度不一致。
第一问,先写和平统一后写和平解放。
第二问,写了好几条都是改革开放的内容只能得2分。角度太少。写的既有背景内容又有具体对台方针,混在一起,思路不清。角度不一致。时间顺序颠倒,一会前一会后,乱写一气。
(4)知识性错误:“1971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间对事件不对应。
(5)回答问题不规范。
格式不规范、语言不规范;组织答案不能回归教材和材料,不能紧扣课标和教材来答题,不用历史术语来答题,用白话答题,不用关键词;不分点答题、层次不清、逻辑混乱;整合能力差,照搬照抄,不会取舍,不会灵活运用;个别考生书写不规范,时间与事件不一致,错别字多、字迹潦草,书写随意涂改。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更新观念,改进教学
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对教材知识点设计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练习题,组织答案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多次整合,进行取舍和添加,练习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点的分析、理解和运用,真正理解知识内涵。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强调学以致用。注意对目录、单元题目、每课引言框的重视、讲解和运用;让学生对知识整体、系统掌握,这样对历史事件可以加深印象,便于知道来龙去脉,熟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学会合理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材料。
3.掌握方法,规范答题
认真阅读──仔细分析──提炼关键词──联系课标和教材──看分值,确定答题几个角度(基本2分一个要点,尽量多想一个角度)──准确作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7年河北省中考文综卷历史第33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