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黄河》探究教学案例,
5464
480
1
长江
6300
10000
20.8
珠江
2190
3500
7.3
www.lexue88.com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课件出示]三、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水能资源丰富。
[师活动]学生总结的同时在黄河水系图出现黄河上游发源地的录像。
[师过渡]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在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这一河段,因为它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课件出示]2.中游的水文特点
[提问]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师生互动]
(1)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流经什么地形单元?(学生思考讨论)
(2)鼠标移至黄河中游段点击,出现黄土高原的景观图,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一片疏松的黄土景象印入学生眼帘。
(3)点击鼠标播放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视。学生可以看到滚滚黄河水把大量泥沙冲入河中,并配以片中解说。
(4)再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又是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请看黄河下游的水文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师生互动]让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图,并提出问题:下游流域面积宽窄如何,有无支流?
①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流域面积窄、少支流,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其原因是什么?
②学生看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过程,并仔细听解说。
③要求学生说明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得出分析结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泥沙,,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多媒体动画]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课件出示]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会引起洪水灾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1.[课件出示]学以致用
2003年是我省历史上少见的多雨年份,全省平均降雨92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8%,为1916年以来同期第二位。大量的降雨给我省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全省有101个县(市、区)、100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086万人,受淹城市3个,倒塌房屋13.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86亿元。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华西秋雨”的影响,9月中旬河南兰考县蔡集生产堤决口,导致我省东明县南滩2个乡镇、135个村、9.68万人被水围困,23289间房屋损坏倒塌。东明段黄河大堤经历了一个多月高水位浸泡,多处发生严重险情,全省抗洪形势一度十分严峻。
试分析黄河发洪水的原因?
[学生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略)
[教师归纳]1.黄河下游为地上河。
2.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过渡]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怎样治理黄河?
www.lexue88.com
(学生回答)一方面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教师归纳]1.中上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2.下游修筑堤坝,加固大堤;3.修筑防洪工程治沙、防洪并举。
[学生阅读]课本51页黄河小浪底工程。
[师总结]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他在防洪和治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由60年一遇减少到千年一遇。
[师转折]黄河除了洪水灾害外,还存在哪些问题?(凌汛、断流等)
[小组合作探究]3.[课件出示]以下学习提纲
(1)什么是黄河凌汛?它有哪些危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凌汛的危害?
(2)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如何解决黄河断流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人文等方面考虑来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分析](略)
达标检测检测:出示达标题
(五)(5分钟)[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回答(略)
(六)(2分钟)(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对照本节课的总结查漏补缺。
四、我的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走进课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从学生的展示中找出问题、提出问题、用全体的智慧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时间去获得知识,在分析黄河概况时,我先出示了黄河水系图,让学生通过预习学案上的4个题来读图思考:(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2)找出黄河的主要支流;(3)找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4)流经的省区,让学生作通过析图来得出结论。学生析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绘图、解图,使学生思维更新。绘图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办法。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快,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人的主体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因为绘图使学生们全神贯注,创新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迸发,为巩固黄河源流概况这个重点,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黄河的形状及主要支流、城市画出来,并且边画边记,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贯穿课堂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针对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的分析及治理这个难点,提出问题:黄河的泥沙来自何处?为什么?这个问题难度较大,针对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回答的很全面,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学生从黄土高原的性质、植被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的很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黄河的治理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不同的说法交流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三、多媒体录像辅助教学——激发兴趣,推陈出新
通过录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这节课中我用录像黄河景观导课,让学生去感受那种磅礴的气势,陶冶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讲黄河中游为什么多泥沙?这个难点时通过放录像—“黄河中游的特点及成因”,再让学生根据录像上的内容加以分析总结,学生就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突破了重、难点。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四、传授学法,指导思维迁移,学以致用,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我把学法指导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如在学案中体现学法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方法、看课本进行快速阅读指导、画图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形成空间思维的方法和记忆的规律。体现了“要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新的课改理念。
新课程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1)思维延伸:根据材料试分析黄河发洪水的原因。(2)学以致用: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合作探究使学生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延伸了教材内容,升华了地理兴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黄河》探究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