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及教学组织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及教学组织

11-07 15:32:21   浏览次数:820  栏目: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及教学组织,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实验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体验从复杂细胞混合物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该实验虽然操作难度较大,但原理清晰,动手机会较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下面结合人教版教材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习得实验原理和方法   1.1 初步获取血红蛋白的原理和方法(样品的处理和粗分离)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操作方法 结果判断 ①洗涤红细胞 获取较纯净的红细胞 通过离心将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 低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反复加生理盐水并离心 直到上清液未呈现黄色为止 ②释放血红蛋白     破裂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 低渗溶液中红细胞破裂;甲苯溶解膜脂,加速细胞破裂(相似相溶原理) 加蒸馏水,再加甲苯,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 无明显现象 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初步得到血红蛋白溶液 通过离心将密度不同的物质分离 离心(较高速) 试管溶液分为4层 ④透析 去掉液体中的小分子物质 小分子物质容易透出透析袋 透析(12小时) 透析袋中物质的颜色更红   1.2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凝胶色谱法(分子筛效应)   凝胶是一些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多孔球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直径小于凝胶网孔,由于静电吸附和扩散作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可以自由地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它们从凝胶颗粒的网孔扩散到凝胶颗粒间的孔隙,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的网孔,如此不断地进出,使流程增长,而最后流出层析柱。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的孔隙,随着洗脱液流动,流程较短,因此首先流出层析柱。分子量介于二者之间的物质,虽然能够进入凝胶网孔,但比小分子难,因此进入凝胶网孔的几率比小分子小,向下移动的速度比小分子快,而比大分子慢。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小分子蛋白质未进入凝胶内部,而在外部移动,因此,如果需要得到纯度更高的蛋白质分子,可将色谱柱中的凝胶溶液进行平衡后进行再次冼脱和分离。   1.3 鉴定蛋白质纯度的原理与方法──电泳   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一些基团在一定的pH下会发生水解或电离从而带有电荷。但总的来说蛋白质分子一般带有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蛋白质分子会向着电泳槽中的正极方向移动。由于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净电荷的量的差异以及蛋白质分子本身的大小等因素,使蛋白质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率,从而将样品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分离开。   由于蛋白质分子带电电荷比较复杂,净电荷总量与蛋白质分子的质量不成正比,而蛋白质分子的质量又是衡定的,电泳时在带电量和分子质量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迁移速率的复杂化,不能正确地将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分离开,因此,实际操作中,一般会将蛋白质分子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发生反应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由于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此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蛋白质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质量的大小。在电场条件下,分子量大的蛋白质迁移率慢,离前沿较远,而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迁移快,离前沿较近。这样,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得到了分离。如果蛋白质的纯度高,迁移率一致,就会形成前沿整齐、清晰的条带。   2.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以上原理和方法中,“初步获取血红蛋白的原理和方法”比较简单,又有必修的基础,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容易理解,但操作复杂,难度较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电泳的原理和方法比较复杂,绝大多数学校目前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而且是用于鉴定分离后蛋白质纯度的后续实验,因此可作为选学内容。基于以上分析,特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目标   (1)说出从血液中初步获取血红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2)说明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3)说出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进行样品的预处理。   (5)运用凝胶色谱法对血红蛋白进行分离纯化。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的装填;纯化分离操作。   3.实验前准备   3.1 几种重要实验试剂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3.1.1 磷酸缓冲液(20mmol/L)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配制步骤 配制的溶液 配制方法 注意事项 ① 0.2 mol/L的Na2HPO4溶液 将71.64 g 的Na2HPO4·12H20充分溶解于1000 mL的蒸馏水中 在混合两种溶液时,注意用酸度计或pH试纸检测,并调节溶液的pH在7.0左右 ② 0.2mol/L的 NaH2PO4溶液 将 31.21 g 的NaH2PO4·2H20充分溶解于1000 mL的蒸馏水中充分溶解 ③ pH约为7.0的20mmol/L磷酸缓冲液 取61 mL步骤①中配制的Na2HPO4溶液与39 mL步骤②中配制的NaH2PO4溶液混合   3.1.2 丙烯酰胺和N, N-甲叉双丙烯酰胺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将29 g丙烯酰胺和1 g N, N-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70 mL的水中,搅拌过夜使之充分溶解。注意事项: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因此,操作时需要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而且在通风橱内或通风处进行。价格较低的这两种药物中含有一些金属离子,为除去这些金属离子,可以在丙烯酰胺溶液中加入大约0.2倍体积的单床混合树脂,搅拌放置一夜后,再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就可以纯化。储存期间,由于光或碱的催化作用,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会缓慢转化成丙烯酸和双丙烯酸,因此,应将配制好的溶液置于棕色瓶中,置于4 ℃保存,并且使用前应检查该溶液的pH,以确保pH不超过7.0。   3.1.3 SDS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将SDS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0%的贮存液,于室温保存。注意事项:市售的SDS化学纯度不够,需要重结晶后使用。重结晶方法如下:称取20 g SDS,放入500 mL圆底烧瓶中,加半勺活性炭及300 mL无水乙醇,搅拌,摇匀。烧瓶上接一个小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至乙醇微沸,回流约10min,用热过滤漏斗趁热过滤。滤液应透明无色。滤液冷却至室温后,移至-20 ℃过夜。第二天,通过预冷的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20 ℃无水乙醇洗沉淀3次,尽量抽干,将结晶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或40 ℃烘箱中烘干。   3

[1] [2]  下一页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及教学组织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分析及教学组织》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