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多数学生能够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字,并能组两到三个词。
2、 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
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 能够一边默读一边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在小黑板上写需要认识的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同学们你们最敬仰的人最谁?学生交流
老师谈出自己小时候最敬佩的人是科学家,因为觉得他们有学问,有知识,什么都知识,所以
也觉得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例如:在我心目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说的许多话我至
今还记忆犹深,例如:“人无毅力将一事无成。”“荣誉奖章只能做为孩子们的玩具。”等等
,大家有没有自己了解的科学家?谁能为同学们介绍一番?
请小组交流,老师下去巡回。指两名同学当众交流。(8分)
2、 法国也有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谁了解他的故事?(如
果沉默,可布置同学课后继续去查找他的资料。)
3、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朗志万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请同学和
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由朗读课文两
遍,思考这两个问题,并找到与老师的问题有关系的两个段落进行详细认真地阅读。
4、 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四七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反复读第一句,思考伊琳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
指名读妈妈的话,集体妈妈的话,说说你认为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光”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
引导孩子们以后遇到问题也要自己亲自实践一下,例如《小马过河》一文。
(妈妈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
答案,这说明妈妈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只有在这样的
家庭环境中,才能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第六七自然段:
小组一人一句,合作读二遍,思考朗志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朗志万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故意设下陷井,其实不是在哄骗孩子,而是在引导孩子们用科学
的思维方法,和动手实践的方法,来获得真理,这是对孩子们科学精神的一种有意识的引领。
这种引领对孩子们来说是终生难忘的。
体会伊琳娜在与朗志万交流前后态度的变化,由越想越生气到高兴地笑了,体会伊琳娜内心思
想感情的变化。
整朗读四到七自然段,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5、 检查认字的情况
给课后要认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相批改,注意认真批,如果被老师发现有批错的现象,要扣
批的同学的分。
小组长记下各位同学的扣分和得分的情况。
6、 学习书写生字:
考:注意引导学生写准横的位置。组词:考试 考验 考查
获:引导观察上下结构,注意草字头写大一点,下边左边和右边的都与狗有关,思考这个字的
内涵。 组词:获得 获取
志:注意引导学生写准上面的士,可以出字谜:士兵的心。志气,志向 志愿 同志
智慧:注意指导学生在写时注意智字上宽下窄,慧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题字注意提醒学生把是字的捺写得长一点,包住里面的页字。与提字进行一下区别。
课堂板书:
15 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肯动脑筋,不盲从,不懂就问。
妈妈 :善于教育孩子,不直接告诉答案,让孩子亲自实践。
朗志万:风趣幽默,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实践
能力。
布置作业:
回家做实验,看一看装满了水的杯子里究竟能否装进不其他物体?
课前反思:
在单元导读中,我让同学们通读了整个单元的课文,结果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找到课文中
最关键的一句话“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但是学生体会不深,因
此,我在教学第一课时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和朗志万为什么要让伊琳娜动手做做看,由
此将课文内容进行升化,使学生知道妈妈和科学家的良苦用心,他们一个善于引导,一个善于
诱导,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让伊琳娜由奇怪到生气再到高兴地笑了,而且在此过程中,她
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所以第一课时我重视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三个主
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明白课文深刻的内涵,但是能否做到,我心中还是没有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力求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动手意识,让他们在课堂内外亲自动手试一试
,看看一杯装满水的杯子中究竟还能不能装进别的东西?
3、 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一杯大米还有两个接水盒
教学过程:
1、同位一人一个自然段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提
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例如:为什么鱼的身上长着鳞,为什么鱼能够在水里生活人不能?
为什么伊琳娜能够经常看到科学家朗志万?
为什么其实同学不能像伊琳娜一样回家做做实验?
2、分自然段,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并适当进行指导点评。
3、交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较谁的问题更有科学价值。
,《动手做做看》两课时教学设计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