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反思 悠然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课文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学习本课是承接前一个单元的训练重点。继续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在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本课我分了2个课时完成。古有孔丘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乐学的学堂,是我设计这节课的想法。
课堂上,主要通过品读优美句段,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全面欣赏小兴安岭和课文语言文字与意境的美。通过指导朗读、背诵达到积累语言和进一步内化语言的目的。立足于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课程观,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生活化的实验过程: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并把各自的体验、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快、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本课设计的教路和学路都比较清晰:(1)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段落细读,看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各季节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2)品味优美词句并在小组中交流体会。(3)有感情地朗读。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们,孩子们有选择地品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读”、“思”、“议”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但教学中老师还不够放得开,形式还比较单一,如何在以学定教的同时教学引导得更灵活则是今后追求的目标。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反思 悠然
tag: 教学反思 小兴安岭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