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诗人中没有写到黄鹤楼的,似乎只有一个杜甫。杜甫(712—770年)生活的时代,比白居易早一些,比李白晚一些。正是唐朝由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也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充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所以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他的诗艺术性也很强。他自己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写的咏怀古迹的诗,相当出色。象《明妃村》一首,开头一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其中的一个“赴”字,就写出山势婉蜒随水而流的景象。可以想见,杜甫若留有一首写黄鹤楼的诗,一定会同崔颢的那首交相辉映。
晚唐诗人中被誉为”小杜”的杜牧,写过涉及黄鹤楼的诗。杜牧为什么被人称为“小杜”呢?杜牧(803—852年)生活在晚唐的多事之秋,统治愈加腐败,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诗人关心民生的疾苦,对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他象杜甫一样,用自己的诗,反映了那个没落时代的历史。同时,他的诗艺术性也相当高,又有自己独创的风格。所有这些,大约就是他被称为“小杜”的原因吧。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抒情的七律和七绝。他通过写景的画面,表达自己豪爽的情思。象著名的《山行》《泊秦淮》《江南春》等等,就是这类作品,读之使人感到余味无穷。他写黄鹤楼一诗的最后两句是:“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这是诗人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临黄鹤楼,面对满江春水畅饮时,别忘了他这位旧友。
唐诗里写到黄鹤楼的真是不少,而且,还不只唐朝,宋朝以至今天,都有不少诗人写到黄鹤楼。读者有兴致,可以去武昌登临重建的黄鹤楼,那时就可以鉴赏出描写黄鹤楼的诗中,哪一首最好了。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科教育)
tag: 黄鹤楼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