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爬山虎的脚》说课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896次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教师编制考试《爬山虎的脚》说课,
《爬山虎的脚》说课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7册第14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1-5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示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学具准备: 彩笔、课件、多媒体。
二.说学生
由于双耳失去听力,聋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数是被动接受、机械式的,虽然他们仍对许多事物有好奇心,学习兴趣也仍然可以激发,但他们的兴趣表现是很不稳定的,而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弱,想象力也十分贫乏……
这篇课文的对象是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形象思维来完成的,所以单凭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可能存在很大的疑点,如本课的疑难问题,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三.说教法
聋生由于生理缺陷,接受知识主要凭视觉直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感知作用,弥补听觉缺陷,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的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采用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实际、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动画及提问启发,演示。以读带讲,以读带问,以演代说。
四.说学法
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把静止的、平面的东西变为立体的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分解难点。还要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大力发展聋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先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开始时,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语导入:
第一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丝瓜)
第二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植物。谜底是:葡萄。)
然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自学质疑。
1、首先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段落,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交流各自不懂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理清课文的脉络,体现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精神。)
2、质疑问难。
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归纳: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爬的呢?(本环节主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由地寻找伙伴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让他们一起学习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语言文字进行欣赏揣摩,激发他们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
2、合作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1)首先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填空: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出示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片绿油油的爬山虎,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看了课件的感受。接着老师问,我们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情舒畅吗?那么该怎样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慢一些、美一些,边读头脑中边浮现出屏幕上美丽的画面。学生练读、评议,读出美感。(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填空练习,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另外,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2)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默读后交流。如:可以用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拿起彩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
3)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找一找的方式读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圈出写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
(2)演一演。我先制作好动画课件进行演示,爬山虎的脚先是“触”着墙,并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往上爬的课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本课的重点、难点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
(3)议一议。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爬山虎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一只新脚。(通过看课件演示,换词比较,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四)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1] [2] 下一页
,教师编制考试《爬山虎的脚》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