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以爱启智,以爱育人——评王莉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以爱启智,以爱育人——评王莉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11-07 15:17:53   浏览次数:493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以爱启智,以爱育人——评王莉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以爱启智,以爱育人——评王莉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泰州市鼓楼路小学  张燕

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上周,王莉老师带领大家重温了那段感人的情节,相信大家一定记忆犹新。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见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素洁高雅的王老师,清新自然的教学语言,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教学环节,涓涓流淌的爱心涌动,是王老师带给我们的感受。最真的,才是最美的。听完这节课,我不由得想起了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的那声呼唤:深化课程改革应“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紧扣文本,简简单单,真真实实地传递着爱的信息,用爱启发学生的智慧,以爱来教育学生做人。

一、找准“切入点”,培养爱的意识。

张庆老师提倡阅读感悟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入,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纲举起来了,目就张开了。

教学中,王老师找准了“切入点”,抓住“难忘”二字,由“他们三人是怎样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的?”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依据小男孩的言语行为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这两条线索重点抓住了两个“希望”和两个“吃惊”,教学中双线并进,以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推敲细读,品味悟情,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高尚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明白了两个“希望”的不同内涵,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有一个能给他买车的哥哥(即获取),而小男孩真正的希望却是成为一个能给弟弟买车的哥哥(即给予)。引导学生扣住提示语,进行启发诱导,如“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地读小男孩的话,并且联系下文的回答,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了小男孩吃惊的原因:“保罗竟会有这样的好哥哥”,读出小男孩羡慕的心情也就水到渠成了。从保罗的误解到恍然大悟来感受保罗的吃惊:小男孩的思想境界竟然如此高尚,真是太令人感到意外了。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难忘”的原因已逐渐浮出了水面。最后教者又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文中三个人分别因什么而难忘,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主题。

如果说“难忘”是“经”,那两处“吃惊”和两处“希望”就是“纬”,经纬相交,巧夺天工;如果说“难忘”是一张网,那“吃惊”和“希望”就是“结”,浑然天成,一气呵成。

由于教者准确地抓住了“切入点”,让学生在清晰的教学过程中咀嚼感知着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体验到字里行间的优美意境,领悟出了作者的真挚情感,同时在潜意识中,也受到文章中词语所蕴含的意境和爱的感染,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给予的向往和追求。

二、捕捉“兴奋点”,进行爱的熏陶。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张庆老师把学习语文比作了“熏锅底”,三五个月铮亮的钢精锅底熏黄了,两年后熏成了褐色,几年后锅底变成了黑色,多么形象的比喻呀!语文学习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课堂上,王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意境,并不断捕捉“兴奋点”,让学生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的最佳化情绪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懂得道理,这不就是在进行爱的熏陶吗?还记得这样一个环节吗?大屏幕上那一幅幅美丽的圣诞节画面,轻快的《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教师优美抒情、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他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他们飞到了圣诞之夜,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段美好的时光。教者捕捉住这一 “兴奋点”进行点拨诱导,趁机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怎样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把这感人的一幕写下来,学生便迫不及待地产生了“我要写”的欲望了。在优美的音乐中,学生飞到了那充满童话色彩的圣诞之夜,爱如春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浓浓地包围在学生的身边。有个孩子写道:“小男孩下车后买了一辆玩具轿车给他的弟弟”,想得多妙哇!这不正是由于老师的熏陶得法而激起的心灵火花吗?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小男孩紧紧握住保罗的手激动地说:“是你让我和弟弟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之夜,真是太感谢你了。”而保罗却感慨万千地说:“要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因为是你使我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多么让人感动啊!这不正说明了保罗——小男孩——小弟弟之间的爱心已传递到了学生的心中了吗?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这就是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就是文本人文性的有力彰显。

《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个细节:在学生自读1~7自然段时,王老师不停地伏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然后告诉大家:“张近桥同学读出了他的体会,我们请他来说说看。”张近桥站起来回答:“我认为‘哥哥’要重读还因为小男孩自己就是一位哥哥。”王老师大加表扬:“很好,你读出了自己的感悟,真不错。”这位我们很熟悉的后进生此时在老师的赞赏中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下了,把腰板挺得直直的,他的心情一定特别激动。这一环节没有预设,张近桥和老师的耳语别人都没注意,教者完全可以撇开他的话题不理会,可她并没有这么做,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民主意识,如果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师道尊严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无论如何也不敢在这样的场合有这种勇气的。精彩的生成看似带有偶然性,实则离不开这种“平等、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这种氛围离不开老师丰厚的人文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王老师就是用她高尚的人格营造平等的氛围,进行爱的熏陶。                                                                                                                             

课堂上教者善于捕捉“兴奋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词汇,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独特感受时,体验爱,理解爱,表现爱,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的教育。

三、抓住“延伸点”,实现爱的升华。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课文学完了,教师围绕“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中心进行适而“有度”的拓展延伸。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有没有给别人带过快乐?或是别人给你带来快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别人联系到自己,畅谈自己的亲身体会,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值得称道的是教者还把有关“给予”的名人名言制成书签送给学生,并请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快乐书签送给朋友共勉。这样的设计体现了由仿到创的过程。在创作书签的过程中,查寻名言,一方面积淀了知识,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而赠送书签的过程也就是给予的过程,相信这份快乐一定会永藏学生心底。

[1] [2]  下一页

,以爱启智,以爱育人——评王莉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
《以爱启智,以爱育人——评王莉老师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相关文章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