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说明:此教学设计是暑假里回到家乡,家乡的朋友委托我在他的学校上一节古诗研讨课,我选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胡乱设计了一番,当时自己感觉上课效果较好,把诗中的那份情上出来了。今天整理如下,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导。谢谢。
原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设计
●编辑导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全诗寓离情于写景,用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写意的江畔送别图。教师在教学中力图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培养语感,提高素养。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没有出过远门走亲戚?你走的时候你的亲戚是怎样送你的?说了什么话?
学生自由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现代的亲友送别的场面,那么在我国遥远的古代朋友之间分别时是怎样送别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老师边写边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二、 新授
1、 齐读诗题
2、 自读题目,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来诗题的大意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3、 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题目,那么请同学们读读诗文,看能不能读正确,读流利。
① 生练读;
② 指名读,指导停顿。
③ 师范读
④ 生自由读
⑤ 齐读
⑥ 在指名读。
4、 过渡:读通诗句还不能学到古诗的精华,接下来我们来体会一下古诗中的那种真挚的感情。
师:“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 老朋友。
师:要去哪里?
生:扬州
师:什么时间去的?
生:烟花三月。
师:三月是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作者送别老友时站在长江边上,那里肯定开满了各色的鲜花,诗人为什么不写鲜花三月,而写“烟花三月”呢?
(师引导,想一想作者此时的心情?送别老友时的心情应该是伤感的,留恋的,那么眼中不自觉地就有了泪水,有了泪水之后,看东西就朦胧,所以,作者把满眼的鲜花看成如烟雾一般,那是因为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想:你能不能体会到诗人那种因为老友分别时的伤感?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开时的那种心情。
读:把这种心情融入到诗中,读出来。
(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我们再学习后两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由这句诗你能体会到什么?
(诗人在江边站的时间很长,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见了,此时,他会像什么?)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龄相差十多岁,当时李白还没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扬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访孟浩然。二人一见入故,不久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师,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咏三叹
A看到那渐渐远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为良师孟浩然对自己的教诲和指导,不由得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看着那渐行渐远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又一次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 当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视线里消失时,李白想到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时,不觉得泪已流出,此时,他满怀深情地吟诵
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伤心,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结束本课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们用朗诵来表达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齐诵全诗,结束本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tag: 教学 黄鹤楼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