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研究教学设计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你同学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
春天是如此美好,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二、 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出示诗文,教师范读
不只你们在享受春天,同学们,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在享受春天。
大屏幕出示改编过的诗歌: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范读。
(2)想象画面,学生品读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来读这些诗句,再现这美丽的画面。(学生读文,大屏幕播放课件)
师过渡:读得真美。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海鸥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鸣叫;我仿佛看到蜥蜴和甲虫在金灿灿的黄沙上横行无阻;我仿佛听到了星星和月亮在夜幕下吟唱的催眠曲;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地上,孩子们把球踢入球门后那欢呼雀跃的场面。
三、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心灵碰撞,直面战争
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安宁、和平,却被无情的战争打破了。(大屏幕播放课件)
老师听到了刚才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时,那一声声的惊叹。那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战争?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课文,诗中写到了几处场景?
谁能说说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把原先的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哪位同学能读出对比?
同学们读得真好。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哪们同学再来说说沙漠、夜空、草地。
(2)品读感悟,探究“这究竟是为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是因为战争)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作者在前四小节的结尾重复用了这样的问句,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那是什么?(是对战争的抗议,对战争的控诉)请同学们怀着对战争的控诉再读课文。生自读。
师引读: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3)激情朗读,重解课题
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和平,希望孩子们不再痛苦)
请同学们怀着对和平的呼唤齐读最后一小节。多么简单的要求呀“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现在处于和平环境的你们来说,那根本不能算作是要求,可是,战火中的孩子竟然要用祈盼,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战争)
那我们回到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仅仅是我们课前谈论的大自然的春天吗?那指的是什么呢?(是和平的环境。是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拥有和平、幸福的生活。)是啊,我们衷心地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都能在安宁的校园中描绘自己的未来,请同学们带着希望,带着祈盼,再读课题。
请同学们带着希望,带着祈盼,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再读课文。
四、迁移运用,学生写作
(1)感情升华,宣泄情感
当今的世界并不安宁,除了战争,困扰着人类的还有暴乱、内战、恐怖活动等等,受到伤害的也不仅仅是儿童,还有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联系课文或是生活实际,写出你此时此刻的最真实的感受,可以按课文的形式写成诗,也可以是一句话。现在请同学们动笔,认真地想,静静地写。
(2)共同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最后,老师把1986年由全世界儿童代表签署的《儿童和平条约》送给大家。
五、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控诉战争 呼唤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研究教学设计
tag: 教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