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教《落花生》
桐乡茅盾实验小学 张国桢
教语文第五年,又碰到了《落花生》这篇文章了,每次教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和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总是一起抱怨,怎么这篇文章还出现在我们的课文里?已经不符合实际了。因为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听了很多老师关于这节课的教学,在老师的心中一直存有一个疑惑,我们为什么总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像落花生一样的人”呢,学生学得不乐意,我们老师也教得不情愿。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可教材为什么总是没有将这篇我们认为不和时宜的文章删除了。教学之前,带着这个疑惑,我深入地研读了一遍课文,因此我读得格外仔细一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的发现了这样两句话: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透过这两句话,我认识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意图,其实作者没有半点贬低桃子、石榴、苹果,而是用它们高高挂在枝头的特点来村拖出花生埋在地里的身藏不露的特点,要求我们像花生那样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第二、父亲通过花生的特点教育我们,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首先要看是否有才华;第二句话强调了一个“只”字,不是说一定不要外表的意思。所以我们以前的课堂,总是拿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比过来又比过去,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这样的比较会让我们远离作者的写作意图,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我设计了两个小练习:
1、用“虽然……但……”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花生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花生是有用的。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通过联系,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父亲谈话的真正含义,教学效果很好,接下来的辩论赛也进行得格外顺利,并达成共识:无论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先讲究实用,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其次我觉得,在教学这样的文章的时候,我们教师也要联系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为一个读者,总不能总给以前的文章再戴上现在的观念去帽子理解。
老舍先生在《落花生》一文中这样写道:你看落花生:大大方方的,浅白麻子,细腰,曲线美。这还只是看外貌。弄开看:一胎儿两个或者三个粉红的胖小子。脱去粉红的衫儿,象牙色的豆瓣一对对的抱着,上边儿还结着吻。那个光滑,那个水灵,那个香喷喷的,碰到牙上那个乾松酥软!白嘴吃也好,就酒喝也好,放在舌上当槟榔含着也好。写文章的时候,三四个花生可以代替一支香烟,而且有益无损。
老舍先生在文章中也和其他水果作了比较,而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花生在那时候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绝对比桃子、石榴、苹果的地位要高得多,那喷喷的香味,那干松酥软的口感,那能填饱肚子的感觉,给人以极大的满足感。
所以我们读文章如果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看问题,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又教《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