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以《梅花魂》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以《梅花魂》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623  栏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以《梅花魂》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以《梅花魂》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而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这种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的身心也会受到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当代的青少年学生又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成熟,情感不稳定的时期。他们学习任务繁重,思想压力大,容易形成忧郁、紧张、焦急、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而美育正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因为美育具有陶冶性情、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功能。青少年学生爱美之心强烈,当教育者以一定的审美形式把具体、鲜明、可感的审美媒介、如美丽的画卷作用于学生,并指导他们欣赏时,就会愉悦他们的身心,使之产生有强烈吸引力的美感,敞开心扉,满怀兴趣去进行审美活动,在美的形象熏陶下,在身心愉悦的享受中陶冶性情、高尚情操,达到超个人的功利,甚至超道德功利的审美境界。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语文课上实施美育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仅凭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可以情吟咏、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小学语文教育大纲》)学生学习语文时,也不仅只是接触它的形式——语言文字,而且接受它的内容——观点和感情。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为此,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讲究美感效应,应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美育。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本着教会学生审美,提高综合素质这一原则,做了一些尝试,受益匪浅。以下就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梅花魂》第二课时的教学作这一方面的阐述。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所讲内容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一、用美的情操陶冶人

《梅花魂》这篇课文中所反映的老华侨身在异国他乡,年迈体弱,不能回国,但又对自己的祖国非常眷恋,尽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可见他具有热爱祖国的美好品质,具有眷恋祖国的高尚情操。为了借老华侨这种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我抓住课文的第二大段中作者回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五件事,让学生反复阅读,来体会这种美的情操。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五件事的内含,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小时候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她读唐诗宋词?(为了表明自己忘不了祖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为什么一枝画梅在外祖父看来是这样的稀罕?(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是最清白的,它是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能收到一点玷污。)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了什么?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节气,把它送给外孙女是为了让外孙女也保持这种秉性,这种节气。)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弄懂,实际上就是为了用老华侨的这种美好品质,美好的情操来陶冶学生,让其具有梅花那种“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美好品质。

二、用美的语言感染人

“美是语文的基本属性。”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大多都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语文教材本身就与美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使教材变成活的形象、美的化身,语文教师就必须以强烈的激情,充满魅力的语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架起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桥梁。

《梅花魂》这篇课文中有一段老华侨的话是这样说的:“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血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这段话揭示了课题《梅花魂》的内含。那就是老华侨保存这幅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为了让她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于是我抓住这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为了加深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说出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又可以分成几层意思来理解。以达到用美的语言来感染人的作用。

三、用美的形式启迪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我们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还具有以美启善的精神力量。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使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使学生明白文章的布局谋篇,层次的安排,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形式的美、建筑的美,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梅花魂》这一课是这样安排结构的:第一段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最后一段又从梅花感到外祖父的爱国心。首尾照应,结构非常严谨。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一课是阅读课,担负着检验这一训练项目掌握情况的作用。所以,我安排了这样的练习题:“课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明白开头与结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获取了这样的写作知识,品味到了这样安排文章结构的美,就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启迪对形式的美的追求的欲望。

四、用美的物象激励人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主要物象,以一幅老华侨长期珍藏的墨梅图为主线,它与老华侨、外孙女构成一幅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象,形成了美的意境。再则,墨梅图本身就是艺术品,观察它的形就具有审美的作用。于是我多次引导学生观察墨梅图,激励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让老华侨浓郁的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爱国之心,汩汩流进学生的心田,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总之,我认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美感的熏陶,激情的感染,就会使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审美理想。


 

,以《梅花魂》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以《梅花魂》为例,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相关文章

tag: 教学  如何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