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人:小蒙蒙
一、自读探究
1、课前自读,激发兴趣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整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鲸》教学反思巨大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不要仅传授课本知识,而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习惯。课前,我鼓励学生广泛收集鲸的资料。结果,学生纷纷从《少儿百科全书》、《动物大世界》等众多书籍中 找来文字、图片资料,更有甚者,还从网站下载相关资料。瞧!学生们创造性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真让人刮目相看。这样高涨的热情,为成功的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开端。
2、读题质疑,读中解疑
新课开始,学生读题产生疑问,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自己的尝试实践,解决疑难,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读中探究,自我感悟
《鲸》是一篇说明文。在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等,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到列数字、举例、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能使文章更加真实具体。
二、活动探究
1、任务驱动,创设情景
课文的第四段是重点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创设情景,力求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
“不同种类的鲸,生活习性是否相同?咱们一起到海洋生物馆去调查吧!”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俨然成了小小科学家,那股认真劲别提有多高。
2、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接着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索性学习,边读书边讨论,完成 有关鲸的生活习性的研究报告。
由于学生中存在个别差异,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也有差异,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组员之间分工协作,使每一个学生读中有所得,读中有所悟,取得尝试实践的成功。
3、讨论交流,探究创新
各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同学们互相评议,提出补充意见。这样,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有关鲸的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已被学生自觉掌握。同时,学生还在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情感,创新的策略,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运用语言。随着年级的升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更是教学的重点。而理解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表达出来,即从表达和运用来看理解,仅满足于学生对个别字词的理解是不够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在全班交流时,老师提问,你们愿不愿意当解说员,为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鲸的生活习性?这个环节,就是一次开放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同时,它又是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的一项分层训练。这项训练在落后生看来,就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而对于中上等学生就是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 一项创造性的复述;更高层次的学生,则能创造性地融入课外知识进行说明,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发挥。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贯彻了新大纲精神,体现了创新教学思想,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顺应了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基本规律,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是一节探究性的语文阅读教学课。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
,《鲸》一课的反思二
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