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七,
二、学习第三段 1.一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 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6J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 (神)
诸葛亮是神吗?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 )而是( )。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3)、(4),(5)、(6)。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接受任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作好准备: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时交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此文转载于百分百文本网。
请在网页下边输入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搜索本课更多的资料!
上一页 [1] [2]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