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生活方式不断变迁中恒定的力量。这堂课,如何把“尊重”这个抽象的文化变成具体的,并成为生活经验的积累?历史长河的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什么变了?时空变了、人变了、环境变了,不能变的是人性中自觉而恒定的力量——尊重、这堂课,要努力体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力量。正如我在结尾和孩子们唱的那样:“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晏子和楚王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这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历史的天空留下的‘尊重’,人间这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三次解构:
个人、国家、每个人
课到最后,孩子们在深深的历史沉思中走出了课堂。 这两个历史人物定格在他们的心中,使他们内心涌起浓浓的尊重,还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尽管整个课堂氛围一直是轻松愉悦的。
先抓晏子个人是怎么赢得尊重的。只有把对晏子的尊重讲清楚才能引向后面。只有个人赢得尊重才能谈到国家的尊重。
当学生很佩服晏子个人的智慧的时候,教师出示外交官的话,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当学生继续佩服晏子用个人尊严赢得国家尊严的时候,教师再运用历史学家的观点打破教科书的结论;当明白国家和个人关系的时候,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先要做受别人尊重的人。于是,晏子变得可爱起来,真实起来。由晏子的个人,引发了今天的个人如何有尊严地活着的问题。
课文就这样一次次在建构中解构了。
所以到最后,孩子们想到国家的尊重,不是这一次的“晏子使楚”,不是晏子一个人的智慧,应该是这个国家自身。所以到最后,学生清楚的是,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不让自己憎恶的人,即一个有尊严的人。“规圆矩方”里的“点”虽然已经不“点”了,但,“点”在我们心中的不仅是“规矩”,更重要的是“尊严”。
最后,我想说,教师的专业尊严该怎么样获得;你的课堂你作主,你的文本你解读,你的尊严你来呈现。如果把上面的三个“度”延伸到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我们要努力追求永远的温度;大量地读书,让自己拥有广度,同时更要具有思想的深度。
(黄国才 摘自 《人民教育》2006年3-4期)
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