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王萍芳《杨氏之子》教案

王萍芳《杨氏之子》教案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203  栏目: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王萍芳《杨氏之子》教案,

王萍芳《杨氏之子》教案

    王萍芳  

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1.古今相对:古人怎样说?

我——吾;你——尔;我们——吾等;你们——尔等;说——曰

2、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古时候,读一读关于一个九岁的孩子的故事。 他就是《杨氏之子》。(板书)

3.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李氏之子,陈氏之女。

4、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汉语,跟我们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读好它可不简单呀。

二、初读,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3、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指名朗读课文。

师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老师读的和刚才同学读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交流:停顿不一样。

你听出老师哪里停顿了?

跟老师读一遍。

自由朗读一遍。

齐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三、再读,理解文意

孔的后面为什么要停顿,家的后面为什么要停顿……这些问题我们多想解决。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谁。

2、找出介绍杨氏之子的一句话,读懂,引导学习古文方法之一:借助注释理解。

3、借助注释理解第二句。

4、读懂“为设果,果有杨梅。”引导学习方法之二:联系上下文。

四、借插图理解,体会语言精妙

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读孔君平的话,你读懂了吗?

“此”?“君家”?“果”?句子的意思?(引导一生来理解句子)

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是在(以姓做文章逗孩子)。

你能想象一下孔君平当时的动作、神态来说说这句话吗?

齐读孔君平的话。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回答?

2、杨氏之子却说——

你觉得杨氏之子这样对答怎样?(巧妙)

妙在?(没有硬生生的答;说话婉转。)古人很喜欢对对子,如果对应着孔君平的话,杨氏之子应该会说:孔雀是夫子家禽。但这样很不礼貌,很生硬。

师生两种对答: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好在哪里?

(1)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由“杨”想到了杨梅;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2)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这样回答既准确又婉转,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孔君平听了这样的应答,会怎样说,怎样做呢?难怪课文开头说——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句。齐读第一句话。

杨氏子聪明还表现在哪?

有礼貌;

九岁;

应声答曰:可以换那些词?(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思维敏捷)——你们能否应声答老师的话?(师说孔君平话,生答杨氏之子的话。)

4、如果姓“柳”的来拜访,怎样说?姓“梅”的来拜访,怎样说?

师评价学生“汝等甚聪慧!”

5、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了解出处,拓展阅读

1、语言的艺术来自于智慧,语言是智慧的闪现。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正是因为杨氏子的聪明与巧妙应答,《杨氏之子》才会选入南朝刘义庆的小说《世说新语》中,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写人的,这本书以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将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我们已读过的《司马光砸缸》、《望梅止渴》这些事故都出自这里。
2、推荐《口中狗窦》。结合注释自己读读,争取读懂,然后讲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你阅读的快乐。
                                       口中狗窦
  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注释】
  1.张吴兴:即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
  2.因:因此。
  3.窦:孔,洞。
  4.耳:语气词。

六、练习设计: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1] [2]  下一页

,王萍芳《杨氏之子》教案
《王萍芳《杨氏之子》教案》相关文章

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