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的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本篇课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悟土地的神圣,激发保护环境、爱护土地的情感。针对这一教学重点,我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进行了如下的教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这样的: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首先,我让学生熟读第二自然段,明白作者介绍了这片土地上的哪些部分。让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对土地的印象。有的说土地是平凡的;有的说土地是肮脏的;有的说土地是肥沃的;有的喜爱她的花红柳绿;有的厌恶她的满目疮痍……
紧接着,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神圣”,并让学生说说什么事物在自己心目中是神圣的。有的说是天安门广场,有的说是升国旗的时候。
“那为什么土地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就像我们心目中的天安门、国旗一样具有这么崇高而庄严的地位呢?请再认真读一读,体会体会。”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终于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只听他小心翼翼地说:“我想,印第安人是原始部落,原始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离开了这片土地,他们就无法生存了。所以他们认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非常好!老师注意到了你用了一个词——‘赖以生存’,那么我们的这片土地呢?能离开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
“耕地上种庄稼,养活了我们。”
“山峦叠嶂,蕴含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真是巨大的天然宝库。”
“河流灌溉农田,蓄水发电,运输货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难怪被称为母亲河。”
……
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激情飞扬。我情不自禁地小结道:“是啊!多么神圣的土地!她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哪一样我们能离开呢?难道她们不值得我们珍爱吗?”
“值——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我想,孩子们是真正感悟到了。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后思考
在执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我感受到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信息,了解了课文的背景、印第安人的民族习性等,有效地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
本文是由一位印第安酋长写给即将收买他们土地的白人领袖的精彩的演说稿,是有史以来在保护环境方面最感人置深的文章。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背景缺乏了解,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不清楚,对西雅图这个地方一无所知,在预习课文时的朗诵中感情不到位。而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体会印第安人对大地的热爱。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明确提出预习要求:学生回家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所有资料,并将资料读熟。
学习课文时,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介绍,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还有最震撼眼球的音像资料,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学习,孩子们明白了印第安人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民族,他们至今仍然保存着自己所特有的一些习俗,如有自己部落的图腾,经常跳一种残忍的太阳舞向神灵祈祷,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狩猎,但同时他们非常热爱并尊重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这时同学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西雅图在向白人移交他们的土地时,是那么地不舍,那么地眷念,同时对白人提出要他们保护好土地上的河流、空气、动物等的请求。学生在朗诵西雅图的话语时,能用心去读出文本的情感,读出空气的清新,读出河水的清澈,读出树木的清秀,读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圣洁。课文的重点就在同学们的朗读中得以掌握。
文后我特意问学生:“现在的西雅图是什么样子呢?她受到白人的爱护了吗?”有的同学猜肯定被破坏了,袁宝鑫赶紧举手,他向我们展示了一段美丽迷人的现代西雅图城市风景,那妩媚的海岸线让我们对这节课意犹未尽,下课铃声响了许久,我们还沉浸在对文本的理解之中。
,感悟土地的神圣《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后记
tag: 教学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