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教案《一粒种子》说课稿

《一粒种子》说课稿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606  栏目: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一粒种子》说课稿,
《一粒种子》说课稿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
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
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
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
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
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
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
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
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
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
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
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
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
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
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
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
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
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
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
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
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色,如能把
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
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
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
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
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
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
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
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
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
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
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
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o)是多音字:
挺(ting) 后鼻音 蚓(yin)前鼻音
钻(zuan) 泉(qua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 热闹 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
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
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
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
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
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
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
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
“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
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
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
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
“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
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
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
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
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
“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
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
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
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
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
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
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
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
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
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
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
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
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
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
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
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
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
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
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
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
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
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
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
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
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
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
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
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
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
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
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
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
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
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
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
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
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
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
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
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
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
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
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
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
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
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
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
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一粒种子》说课稿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