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

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

11-07 14:59:46   浏览次数:192  栏目: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
 

生1:第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进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长成花苞牵着阳光

悠啊悠,悠出声声春天的歌”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牵”正好与小手相对,用

得好;“悠”用得好,好象有点……慢悠悠的意思,说不清楚(欲言又止),我

们只想到了“长”这个词。

 

师:请同学们查查工具书,看看这个“悠”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

 

生2:我觉得这个“悠”在诗句中应选词条上的“久;远”的意识。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吗?

 

生2:好象是小手牵着花苞在慢慢地长啊长,就是慢悠悠的意思。

 

师:怎么长出春天的歌声的,想象一下。

 

生3: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长慢慢地开放,桃树的枝、桃树的叶慢慢地长

大,会长成美丽的春天,这美丽的春天就像一首歌。

 

生4: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开放时,会看到她的好姐妹杏花、李花、君子

兰、牵牛花在春风春雨中跳舞,还会听到小溪、小河、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这所

有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就像一首春天的歌。

 

师:这一个“悠”字表达出了这么多的含义,真是太传神了。这就是诗的语言,

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读起来还有音乐一样的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

节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悠啊悠,悠

出声声春的歌唱”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师:请同学们再说说其它几小节,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

 

生5:第二小节作者用“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概括了我们所有的想象。

 

师接:这说明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练,浓缩了很多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

诗,体会诗的语言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长啊长

,长出一座绿色的帐篷”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6:第三小节作者把蓝天比喻成课堂很美。

 

生7:陈老师,第三小节作者只写了天空的景象,没写天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不

是作者的想象不够丰富?

 

师:是吗?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写下来,课本装得下吗?在这里他是选取典型

的画面“白云、太阳、天”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和喜爱之情。下面请同学们读

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的无限遐想和喜爱之情。(师注意

指导学生读出“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8:第四小节想象奇特,“飞”字用得好,写出了儿童…….(欲言又止)

 

师接:写出了儿童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与追求。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儿童对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

“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二)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2: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长成什么、变成什么.

 

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生模仿写作5分钟后)

 

生1: 我想变成一对翅膀\让想飞的人们\ 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尽情欣赏祖国

的秀美风光 \我想变成一双眼睛\ 让盲同们感受人间的温暖\ 看见世界的光芒\

我想变成一幅清亮的喉嗓\ 让聋哑儿童\ 拥有甜美的声音\ 能够尽情歌唱

 

生2:我想变成一片花瓣\ 悄悄地站在枝头 \眺望着 \春天那美丽的面庞 \我想

变成一个西瓜\ 躺在绿油油的田野里\ 享受那夏日的艳阳 \我想变成一片雪花\

快乐地飘啊飘\ 用我的粉妆玉砌 \装点祖国山河大江

 

…………

 

(生自主评价本堂课学习收获后)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

的画面与精美语言中传神的重点词去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感情、道理、想法

;我们写儿童诗就要用画面及凝练的诗化语言去创造优美的意境去表达我们的感

情和想法。


 

上一页  [1] [2] 

,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
《儿童诗《我想》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tag: 教学  儿童  , 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