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262  栏目: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意。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句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

重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咱们以前学过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像刘三姐赛歌那样赛诗如何?

    生1: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望庐山瀑布》。

    生2:我代表我们小组背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生3:我代表小组背《绝句》。

    (各小组争先恐后,赛诗的气氛活跃)

    【评】这一教学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采用赛诗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古诗,而且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认识到了学习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

    二、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师:多美的古诗啊!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背一首。

    (教师配乐,朗诵《暮江吟》)
  师:听了这首诗的诵读,你想说什么?

    生1:老师读得真好,读出了诗的味道。

    生2:这首诗写得真美。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回忆一下,前两首古诗咱们怎么学的?

    生1:首先通过注释了解内容,然后读出感情。

    生2:上节课我们学古诗,是先将古诗读通读顺,再来理解内容,最后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生3:我补充一点,读的时候还要展开想象。

    师:大家说得真对,下面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评】五年级的学生已有学习古诗的基础,学古诗的方法基本能掌握,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体现了新课程中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投入,下面咱们来汇报一下学习情况,请几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是否将音读准、诗读顺了。

    (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师:再来读一读,把你自学时体会到的感情带进去,读出你的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诵读,有几位学生读得不错)

    【评】以读为本,先读正确,再联系自己的自学尝试读出感情,学生通过读来反映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读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

    三、创设情境,读中品味

    (教师出示课件)
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1:夕阳映照在江边上,江上一半像着了火,一半却是绿绿的。

    生2:火红的夕阳将西边染红了,霞光映照在水面上,江上一半通红,一半似翡翠般碧绿。

    师:这两位同学的描述准确生动,这正是——(课件出示前两句,学生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此时,你的感受怎样?

    生1:太美了,从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象。

生2:夕阳下的江面太美了,真是让人陶醉。

师:你能将这种美读出来吗?自己先练习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再指名读,学生读后评议)

    生1:这位同学读得不错,读出了景色的美丽,读出了壮观的景象。

    生2:这位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让我仿佛看到了江面的壮丽景象。

    (教师再点学生读,读的时候配乐。学生边看图,边配乐读,在情境的渲染下,许多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大家喜欢这一句吗?为什么?

    生1:这一句里“铺”字用得很好,太阳快下山了,光线很柔和地在江面上展开,写出了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动态美。

    生2:这一句诗中的颜色也很美。“瑟瑟”与“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评】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话将“铺”与“映”“照”比较,在读中的品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在反复的吟诵中去发现词的准确、精练、体会景色的壮美)

    师:傍晚的江边给作者和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入夜以后呢?请同学们读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然后再各自说)

    师:你说的景象真美,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学生读,教师指导,读出优美、宁静的感觉,再指名读,教师配乐)

    师:多美的夜晚啊!可惜课件上没有这么美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用彩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月夜吧!

    (学生一边欣赏古筝乐曲,一边想象作画)

    师:让咱们来欣赏一下这几幅作品吧!

    (出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谈感受)

    生1:我这一幅画中的露珠画得最好,诗中说它像珍珠,我把露珠画得圆圆的,边缘上放射出光芒。

生2:我最满意的是天空,你们看,我的天空是深蓝色的,像弯弓一样的月亮被我涂成了金黄色。

……

    (学生由看图到画图的过程,是由理解到想象创造的过程)

    四、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师:是啊,作者对这江边的美景是多么喜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出来吧。

    (学生每四人一个小组进行朗读,读后推选代表在全班读,教师配乐)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图,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改写)

【评】由图到练笔,又是一个对诗句理解的升华过程,既进一步品味了诗的意境,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几十首古诗,它们以凝炼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抓住古诗的特点,引导他们去感悟古诗的优美呢?爱好诗文的我,在班上掀起了读诗的高潮,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学生品读、悟境、入情,品尝到了学习古诗的快乐,《暮江吟》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品读中悟文字之美

    古诗中语言含蓄凝炼,意味隽永。又常常“言近而旨远”,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语言文字之美往往烦燥无味,失去了诗的神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体会语言文字之美的有效途径。《暮江吟》这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读字展开。初读读顺,再读品味,配乐读入情,读的层次不同,读的目的不同,读的形式不同,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感悟了诗句中用词的准确、精炼,领会到了古诗音律之美,文字之美。

[1] [2]  下一页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tag: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