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 你想先学什么 你想怎么学
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成为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诱因,学生还没有对阅读文本产生欲罢不能的内驱力时,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全班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
学习离不开教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让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组织学生学习,退出教学的舞台,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 是不是觉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
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和听课的教师如坠雾中.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领队,当学生需要引导时就站到队伍前,需要穿针引线时就插到队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确实担当起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 合作学习拉郎配.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语课堂.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曼谷的小象》,一节课组织了三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在初读课文后,要求四人小组谈谈初读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点理解小象拉车,洗车部分,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小象怎样,哪些词语表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
小象为什么会这么聪明,乖巧 第三次大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帮忙,我们还有哪些办法把车拉出来
第三次合作学习,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两次纯属为合作而合作,毫无意义.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
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这较多出现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的《新型玻璃》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读研专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作用呢
请自主选择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然后向大家汇报.学生没费多大力气就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罗列出来,至于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这些特点,作用进行说明的,学生则根本没有去细细研读,体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所谓的新理念,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专挑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征,结果只能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种别人的田,荒自家的园,将语文课上成常识课,让课堂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课堂热热闹闹,唱歌跳舞,学生的活动形式多,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
例如,某教师教学《家》(苏教版第一册)时,这样活跃课堂,进行学科整合: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里 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它们的家吧.2.(学生画画,展示了十分钟后)让我们再来当一回小音乐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国》,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刚入小学,不少人不会唱这两首歌,教师又是范唱又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唱,再表演,花去近半节课时间).
我们不能否认,绘画,唱歌,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更轻松,更活泼,可以带给学生欢乐,使语文学习更快乐;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为追求气氛而艺术,为整合而凑合,结果只能是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 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
你还想说些什么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tag: 教学反思 最好 , 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十一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