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学案例(交流)
【教学片段】
师:湖里面的景色到底有多美,令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不丢呢?小朋友,谁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句
子?
生:(读)一只游船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
师:浪花唱出欢乐的歌,美!
生:(读)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
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
生:我反对,这句话不是写湖里面的景色。
师:的确,这不是写湖里面的景色,但可以从湖水中看到——
生:山石的倒影。
师:还有吗?
生:(读)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
在水里游。
【勾画出写湖里面景色的句子,阅读 还在文本的表层。因此教师此时并不做过多的指导,意在让学
生有一个比较自由、宽泛的阅读空间。】
师:(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湖水像一面神奇的大镜子,多美呀!自己读一读这个句子,看看你能从
这个大镜子里面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湖水里有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
师:你能抓住这个句子的意思来体会,好!除了这些,你们还能看到什么?联系前后课文、插图,
展开想象的小翅膀,想一想。
生:在湖水里,我看到了山石。
师:什么样的山石?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生:“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
、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这些都“跑”到湖水里去了。
师:你真会想象!是呀,这青蛙,雄鹰、石兔、石龟都“跑”到湖水里去了,来,大家一起读读这
个句子。
生:(读)
师:这些山石还会像什么?请你用上“……像……”的句式来说一说。
生:这些山石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野马,有的像在天空飞翔的小鸟,有的像顽皮的小猴。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还用了“有的……有的……”来说,了不起!
生:这里的山石像骆驼,那里的山石像牛羊。
生:这里的山石像游船,那里的山石像汽车。
生:这里的山石很多,像河马,像恐龙,像乌龟,像小鸟,像大象,个个都很奇特。
师:你这个“奇特”一词用得太好了。正是这奇特的山石构成了变幻的山峦!来,我们一边想象着
这些变幻的山石,一边朗读这个句子。
[抓住学生回答中的言语形式进行生成性训练,把学生不自觉的言语表达行为变成自觉的行为,在情
感熏陶和言语训练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生:(朗读)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
像在水里游。
师:除了山石,你还能在湖里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草,看到了花朵。
师:如果你把小草是什么样的,花朵是什么样的说清楚,就更好了。想想,该怎么说?
生:在湖水里,我看到了绿绿的小草,看到了红红的花朵。
师:很好,这样就生动多了。谁还能说得美一些?
生:在湖水里,我看到了绿油油的小草,看到了红的、白的、紫的花朵,还看到了高大的树木。
师:非常好!你的想象很细腻,很美!来,我们想象着湖水里的花草树木再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得优美、柔和。)
师:在水平如镜的湖水里,小朋友们看到这么多静的东西,你还看到哪些动的事物?
生:看到了小鸟。
师:说完整。谁看到了小鸟?
生:我看到了小鸟。
生:我看到了小洁和她的爸爸、妈妈的倒影。
生:我看到了鱼(读)“呦,清澈的湖水里呦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
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师:“跃”是什么意思?用手做做小鱼跃出水面的句子。
生:(做动作)
师:小鱼跃出水面,做什么呀?
生:小鱼在看美丽的山石。
生:小鱼在给游人表演。
生:小鱼在做游戏。
【抓住“湖水像一面镜子”一句,引导学生前延后联,文内问外相互联系地读,在想象、朗读中欣
赏像镜子一样的湖水,品味像镜子一样的湖水,使美丽的景象在学生胸中浮现、荡漾,整个教学充
满诗情画意。】
师:(播放“湖光山色,游鱼嬉戏”的录像,并伴着优美的音乐,教师动情地解说)这清澈的湖水
真是一面神奇、美丽的镜子呀!蓝天、白云、变幻的山峦、山石、树木、花草、以及游人都倒映在
清澈的湖水里,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小鱼,构成了一幅多么优美的事物,美美地把这两段话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清澈的湖水这么美!难怪小洁被吸引住了,要把面包纸紧紧地攥在手里。她攥住了什么呀?
生:面包纸。
师:是的,她攥住了面包纸。但,仅仅是面包纸吗?
生:小洁攥住了清澈的湖水。
生:小洁攥住了美丽的风景。
生:小洁攥住了小鱼的快乐。
生:小洁攥住了一份好心情。
师:可是,另一个动作——“扔”,却让这美好的一切发生了变化。请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
看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那个小孩扔走了什么?来,大家说说。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小鱼。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美丽的景色。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湖水的清澈。
师:水平如镜的湖面出现了皱纹,好像一下子变丑了,多难看啊!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美好的品质。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开心。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快乐。
生:那个小孩仍走了幸福。
【在本环节教学中,这个“攥”和“扔”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而成了诗一样的字眼。学生的
理解超出了一般文本阅读的层次,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诗一样的意趣。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滋润,得
到了哺育。】
师:是呀,那个小孩仍走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同样师两个简单的动作,一个“攥”一个“扔”,却
带来不同的结果。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
生:(读)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
师:故事读到这儿,课文似乎没有讲完,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生:小洁看到一个果皮箱,走过去,把面包纸扔进了果皮箱。
师: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小洁去找那个扔香蕉皮的孩子,教育他,要爱护环境。
师:不但自己爱护环境,还教育别人爱护环境,好!
生:小洁找了一个竹竿把香蕉皮捞了起来,扔进果皮箱。
,《清澈的湖水》教学案例(交流)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