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案例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案例

09-07 02:41:36   浏览次数:931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案例,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我认为古诗教学是块难啃的骨头,在古诗教学上存在着很多困惑。几年前,我在武汉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游园不值》。那堂课深深震撼了我的心。也让我鼓足了勇气在区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比赛中向这难度挑战。

第一次试讲失败后,是更换课题,还是勇往直前?再三思量后,我还是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感受:

带着老师们的建议,我认真回想了窦桂梅老师讲《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情景:为了一个“柴扉”,窦老师出示了许多“门”的图片;为了这一首诗,窦老师收集了许多诗作。

窦老师用她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宽广的知识平台,借由这一首古诗,引领学生感悟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

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学得来的,更不是生搬硬套上得了的。

根据文本,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古诗题目入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师: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师:“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师: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师: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下面,我们一起学习60首其中的一首。

二、这首诗中,多音字比较多,如“兴”、“供”、“当”、“解”,容易出错。受黄石方言的影响,“傍”容易误读成:bàn.初读古诗时,我特意在课件中注明了拼音,方便学生正音。不过,最直观、最有效的还是我的示范朗读,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使古诗朗读训练事半功倍。

三、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思时,初了课本上的注解外,我还专门运用了插图,图文结合,意思一下就明了了许多。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师: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解“村庄儿女”时,学生容易发生混淆,认为“儿女”指的是小孩。这里,我直接明确: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人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这样,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四、感悟古诗意境,是本课的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我在这里借鉴了窦老师的方法,借一首古诗,拓展延伸出另外三首与之相关联的古诗:《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小儿垂钓》。

利用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温故”的同时,还“知新”。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中“童孙”的天真、勤劳。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 、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可爱)

 ⑵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

指导学生带着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⑶  延伸: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把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所    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学生回顾、感悟诗歌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归纳读诗。

⑷  过渡:这三首诗中,孩子们“捕鸣蝉”、“追黄蝶”、“学垂纶”,无忧无虑。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当中来,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跟谁学种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这句写了什么内容?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⑶  过渡:正是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而来,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吧!

3、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敬重、赞叹和喜爱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

五、我们常说“诗歌”,可见“诗”和“歌”是分不开的。在充分的朗读训练后,如何唤起学生的朗读热情,调动学生的朗读情感呢?我准备了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为诗歌选择配乐并诵读。曲子还没有放完,学生就已经作出了一致的选择。配乐后的激情朗读效果不言而喻!

六、最终的教学目标还是要让学生能背诵,会背诵,想背诵。怎么设计才能在课的结尾很顺利地完成呢?用“唱”的吧?学生记歌词不是挺快的吗?主意一定,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不是会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经过几次修改,最后我是这样做的:

师: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节奏美,在古代就已经用来吟唱了。谱曲后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即兴为古诗谱曲,这样也便于同学们背诵古诗。

    张老师也很喜欢音乐,今天我也即兴唱一曲,想听吗?来点掌声吧!

示范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唱诗句。

[1] [2]  下一页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案例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