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实录(引路课)
广东 皮涛 特等奖
版本: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执教者:广东 皮涛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题。
生:中彩那天。
师:中彩就是指?谁来说?来,你说。
生:中奖。
师:中奖,文中的这个“彩”指的就是父亲中的那辆(生:汽车)。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开始!
生自由读书。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预设难读的:拮据 梦寐以求 馈赠)
师:同学们读书非常地投入。来,咱们一起看看生字词。谁来领读?谁来?请你来吧!好吧!如果他读对了,咱们就跟着他读一遍,好不好?来。
生:好!
生:奔驰 馈赠 疑惑不解 捎信 拮据
师:稍停,这个“据”呀,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生:据jù)谁来说?你先坐一坐,你说。
生:据(jù)。
师:谁能够用据(jù)来组一个词?请你!
生:据说。
师:据说,对不对(生:对)老师把“拮据”这个词放回到句子里,谁来读?请你!
生:(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师:读得很流畅,“拮据”是什么意思啊?你说!
生:就是指经济困难。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了经济困难的?
生:“据”就代表经济困难。
师:据就代表经济困难,咱们看看这句话里面哪些地方写到了咱家经济困难的?请你说!
生:我从“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看出来的。
师:父亲的工作是……(生:汽修工)汽修工。工资高不高啊?他一个人工作,六个人生活,仅仅只是维持生计。可想而知,咱们家的日子一定过得(生:很拮据)。很拮据,很困难,很拮据,对吧?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钱就叫(生:拮据)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预备,齐。
生读。
师:还有最后一个词。
生:梦寐以求。
师:请坐,“寐”也是一个生字,它是什么意思,知道吗?你说!
生:就是“梦想”的意思。
师:不对,“寐”它是什么意思。其实,“老师”就在你们的桌上,来,翻开字典,看看“寐”是什么意思?谁找到了,马上举手。
师:找到了,来,说说看“寐”是什么意思?
生:“寐”就是形容形容迫不得已但希望着。
师:你是查了字典的吗?咱们听听字典里面的解释,好不好?好,找到了,还是你来说。
生:就是“睡着”的意思。
师:睡着睡觉的意思,是不是?你说。
生:就是幻想的意思。
师:“寐”你看看意思是幻想吗?它只有一个意思,叫什么?睡觉,对吧?好,放下字典,“寐”是睡觉,那么“梦寐以求”呢,是什么意思呀?你说!
生:就是一直希望自己有一个什么东西,
师:就连做梦都——
生:就比如说做梦都想要。
2.把握课文内容
师:做梦都想要就叫“梦寐以求”。同学们理解得很好。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围绕着这辆车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好,请你说,来,这位女同学。
生:这辆车是那个中彩那天,父亲中彩了那个奖品,但是呢,那个不是那个父亲的奖品,而是库伯先生的奖品中了彩。
师:之后呢?
生:之后,父亲把那辆车还给了库伯先生。
师:是不是?
生:对。
师:同学们,从他的话里边我们得出了这样几个信息。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生:汽车)板书。最后他又把这辆车(生:还给了库伯先生)。在这一个过程里头,父亲面临了一个(生:道德难题)板书
师:叙事性的文章通常都会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还车是故事的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巧妙地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谁来试着说一说,来,挑战一下,没事!来,看着黑板,文章讲述……
生:父亲得到了一辆汽车,(师:但是)但是那辆车是库伯的,所以父亲(师:他遇到了这个)道德难题,最后父亲把那辆汽车还给了库伯。
师:是不是的?
生:是。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请你来!
生:父亲得到了本来应该是库伯先生的车,但是他把这辆车自己开回了家,所以他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最后他就他那辆汽车还给了库伯先生。
师:说得好,同学们,就像他们俩一样跟同桌俩练习说一说,开始!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阅读训练重点,学习本课的学生刚刚进入四年级,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把握主要内容还存在难度,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问题梯度,教师根据学生已知的内容随机点拨,知道方法,使“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项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
1.自读自悟,探究圈画。(默读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带劲儿!咱们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地了解。文章出现的人物有父亲、母亲,还有(生:“我”)。这节课,咱们先谈谈父亲,他面临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指的是什么呀?请你说!
生:就是父亲本来帮库伯先生也捎了一张彩票,但是中奖的那张是库伯先生的彩票,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他正在想要不要把车还给库伯先生。
师:说得好,是留下车还是还他车,这真是一个难题。板书。
师:是留车呢还是还车呢?是还车呢还是(留车呢)?这可真是一个难题呀!如果你就是文中的父亲,你有哪些理由为自己留下这辆车呢?先别忙着举手,我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默读一下课文,想想父亲留车的理由。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语句,明白了吗?
(抓住了这一牵动全文的问题,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提问,使教路、文路、学路三线合一。定准了这一阅读的靶心,学生的探究阅读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生:明白了。
师:好,开始!
师:注意自己的坐姿,三个“一”不要忘了,眼睛不要离书本太近,一尺远。
2.交流汇报
(1)抓相关词语,探寻“难”的原因
师:好,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大家思维的痕迹。来,咱们交流一下,你找了哪些理由?来,请你来,读一读。
生:我找的句子是“生活很拮据”。
师:读完整。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说说理由。
生:因为我们家非常穷,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车。
师:因为我们家生活拮据,想买一辆车那是(生:不可能的),所以被留。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请你来!
生: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师:说说看)因为这是我的梦想,所以我可以留下这辆汽车。
,《中彩那天》教学实录(引路课)tag: 教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