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尊严》教学实录案例
一、课题研究简介:
课题名称:
开展课堂教学诊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当前各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中,校本研修因其与教师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认可。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校本研修模式普遍采取听课、评课、说课、课后反思等定性研究的形式。而课堂观察诊断是以一种对课堂教学进行定量研究的技术,恰巧弥补了现在校本研修形式的不足。通过运用课堂观察诊断对课堂教学进行定量研究可以避免研究者受自身观念、思维方式等主要因素的负面影响,客观地利用量化的资料对课堂教学进行公证的分析和评估。课堂教学观察使目前课堂教学进行定量研究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本学校开展此课题研究的价值:
首先是激发了讲课者与评课者的主题意识,由“参加者”变成“参与者”,由“参与者”变成“研究者”。
第二改变了研究的模式,教研活动由粗放化的研究走向精细化,活动主题由离散走向聚集,真正提高研究的品位。
第三是在这样的研究中会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把课堂观察引入校本研修活动,研修活动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
《开展课堂观察诊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的进展较好,教师利用课堂观察工具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察诊断,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在研讨中交流改进意见,每位教师都结合改进意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自我观察和同伴观察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学观察诊断技术和工具的研究。
2、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从教师课堂提问的时机、效果等方面进行。
3、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语言的类型、功能、效果等。
4、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
5、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全校教师的课堂观察诊断能力,学会进行自我课堂观察和同伴课堂观察。
2、建立基于课堂观察技术的校本研修模式。
3、在课堂观察诊断中总结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能,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例研究课实现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1、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从教师课堂提问的时机、频次、功能、类型、效果等方面进行。
2、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语言的类型、功能、效果等。
3、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研究教师课堂调控行为的有效性。
4、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努力通过课堂诊断性研究营造出一个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有所获,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有所提高。
案例背景:
《尊严》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8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品词品句细细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并积累各种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材简析:
《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下的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本文尊严的内涵十分深刻,学生在理解上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训练他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另外,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时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一个人必须有尊严。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谈话导入法
2、自读品悟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哈默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四、课例设计过程:
(一)、入情入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四幅非洲难民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人的家乡遭受了一场灾害,他们长途跋涉逃到这里,此时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他们的衣服都破烂不堪,精神非常疲惫。
学生2:我想他们一定都饿坏了。
学生3:我想他们以后可怎么生活呀!……
师:正如大家所说,他们流离失所,缺衣少食,生活极其艰难。南加州的沃尔逊小镇上,也来了一群逃难的人,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尊严》。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难民的外貌及生活环境,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的语言引导,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难民的生存状态,有助于对文中“骨瘦入柴、疲惫不堪、脸色苍白”等词的理解,为理解人物性格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师:你们在读书,老师在读你们。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师:其他同学注意倾听,边听边想,这群逃难的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读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完成板书:饥寒交迫)
5、师:在这群人当中,哈默与众不同,你知道杰克逊大叔怎样评价他的?
生: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板书: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利用表面上的“矛盾”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也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三)、阅读研讨,体会尊严。
1、教师过渡:哈默什么都没有,为什么还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从哪里看出他很有尊严?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做简单的批注。有所感悟后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朱红《尊严》教学实录案例tag: 教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