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借助重要词语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初步感受寓言结构相似、夸张、概括的表现特色,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教学重点:
1.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初步感受寓言结构相似、夸张、概括的表现特色。
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体悟寓意,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猜意
1.看图片说曾学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2.板书课题“纪昌学射”,强调“昌”的字形,学生当堂书写,指名试读,强调“纪昌学射”的正确读音。
3.看题猜意:再读读题目,猜猜这个寓言大概讲什么?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纪昌“练眼力”的?
(二)自学反馈
1.妻子 梭子 虱子(梭子是织布工具,形状像小船(板画),中间空心。图片展示)
练眼力 开弓 放箭
聚精会神 百发百中
2.利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纪昌向__________请教,先 地___________,再_________,最后成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射箭能手。)
3.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纪昌“练眼力”的?
三、精读课文
师: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段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一)先请教老师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指名读——齐读
2.师:飞卫教纪昌学射,先练什么?(眼力)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3.师:这两次练眼力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
师:牢牢地盯,还要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难度不小呀,读——
师:难度一次比一次大呀,读——
4.师:从中你看出飞卫是个怎样的老师?(严格)齐读。
(二)练习眼力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师:纪昌听了师傅的话后怎么练的,我们去他家看一看。谁来读读纪昌练习的话?(指名一生读后齐读。)
2.创设情境:
师:大家都是师傅,再给纪昌提提意见吧。(齐读)
师:纪昌,你记住练习要求了吗?(指名读)于是,纪昌练呀练,一遍又一遍地想起师傅的要求。(齐读)
(采访纪昌,展开对话):
师:纪昌,练眼力累吗?
师: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
预计:
(劝阻型):
夫君,学射箭练眼力那么辛苦,你就休息一下吧!
夫君,你就别练箭了,你种田我织布,日子也能过呀!
(鼓励型):
夫君,你再累也要坚持,家里的一切你都不用操心,有我呢!
夫君,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只要你能坚持下去不怕苦不怕累。
师:纪昌会怎么回答?
预计:
不行,不努力练习,我怎么能成为一名射箭能手呢?
夫人,大丈夫应该胸怀大志,干一番大事业,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射箭能手!
谢谢夫人,有你的关心,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让你失望!
谢谢夫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成为一名出色的射箭能手!
(回答的过程中指名朗读)
3.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来,纪昌们,让我们勤奋努力地练习吧——(齐读)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师:师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齐读)纪昌又怎么做?(指名读——齐读)
2、师:你听出来没有,文章特别强调了“聚精会神地盯着”,那是怎样地看啊?(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3、师:从中你看出了什么?(齐读)
(三)结果
纪昌回家之后,……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师:这样勤奋、坚持不懈地练习,结果如何?(指名读)
2.师:是呀,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纪昌回家之后,……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3、师: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4.师: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5.师: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6.但是,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7.师: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8.师: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9.师: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四)古文拓展,求证结果。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注释:十多天过去了,虱子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这只虱子竟有车轮那么大。稍大一点的东西,就像一座座小山那么大。)
①师生合作读。
②自由读原文和注释,你觉得他的眼力已经到了什么境界?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注释:纪昌用箭向那只虱子射去,一箭贯穿虱心,而那根发丝没有被射断。)
①齐读。
②顺势引出“纪昌贯虱”的典故。
师:练到这种程度,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副板书:纪昌贯虱)
四、运用积累
1.引读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体悟“学射”和“练眼力”两者之间的联系。
3、回读“飞卫”一开始对“纪昌”告诫的话: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感悟名师此话的确是至理名言。
4.如果你就是故事中的“飞卫”或者“纪昌”,当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后,相信你一定有话要说,你可以替“飞卫”赞扬一下学生“纪昌”,也可以替“纪昌”说说他的心得体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一写。
,《纪昌学射》(第一课时)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