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158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在学生只看到一只“求生的飞蛾”时,老师只念了一句话“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便打开了一条新的思维路径,学生读到了作者藏在其中的话语意图:这是一只生命掌握在他人手里的飞蛾!这就与“我自己的生命”能够“自己做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方向的时候,教师适时的点拨与提示,就是“雪中送炭”了。此处不点拨,便错过了一个最佳的学习时机。可见,老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与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才会教到点子上,教到正当时。】
    生:(默读课文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的瓜苗。
    生:生命力顽强的瓜苗。
    生:可以冲破坚硬外壳的瓜苗。
    生:它在没有阳光与泥土的情况下只能活几天。
    生:生命短暂的瓜苗。
    师:即使它仅仅只能活几天,也要——
    生:不屈向上。
    生:茁壮生长。
    生:(齐读)即使它只能活几天,但它也要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怎样的心脏?
    生:沉稳而又有规律的心脏。
    师:什么叫“沉稳而又有规律的心脏”?应该是——
    生:沉稳而又有规律地跳动着的心脏。
    生:令我震撼的心脏。
    生:单单属于我的心脏。
    师:不管我们的心脏跳动得多么沉稳有规律,终究有一天,它会——
    生:停止跳动。
    师:生命是短暂的。


    师:飞蛾、瓜苗,如此弱小、短暂的生命却让我震惊,习以为常的心跳却让我震撼,这是为什么?(师板书:震惊  震撼  ?)
    生:(沉默)
    师:(深沉地)因为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她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她是一个残疾人。(出示作家简介,师范读)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12岁就得了一种怪病,瘫痪了。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在她遭遇生命挫折的那一刻,她对生命抱着消极的态度:“我不知像我那样既没有念过多少书,又瘫痪在床上的病人到底有什么用?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仅仅为了自己受苦、拖累家人吗?……”于是她曾经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就不要活了。”
    师:你现在有什么想说了吗?
    生:因为她觉得飞蛾都能在她的手里逃脱,她得了瘫痪不算什么!
    生:那小小的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都要生长,作者想到自己,就深深地震撼了。
    师:你很会思考。
    生:她听到了自己的心跳是那么有力,她觉得应该珍惜生命。
    师:你的体会很深刻。
    师:飞蛾、瓜苗的生命虽然弱小,虽然短暂,但它们依然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不屈的向上精神。弱小的动物、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读——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人的生命与飞蛾、瓜苗的生命有什么不同?
    生:飞蛾的生命掌握在我的手里,瓜苗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命。
    生:人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
    师:我的生命是强大还是弱小,由我自己决定!由自己决定才能谈得上浪费和珍惜!读——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她是这样思考的,是这样下决心的,她后来的生命是这样过的(出示简介)——轮椅上的杏林子在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痛中写下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残障福利工作。
    师:这是怎样的生命?
    生:是强壮的生命。
    生:是有价值的生命。
    生:是坚强而有毅力的生命。
    生:是光彩有力的生命。
    师:弱小的生命同样也可以精彩。
    生:是坚持后得到成果的生命。
    生:是顽强的生命。
    生:是可以体现出无限价值的生命。
    生:是对自己负责的生命。
    师: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做到不容易。生命是什么,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印证了她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飞蛾、瓜苗、心脏,都是寻常的生命,为何让作者如此震惊,乃至震撼呢?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文本的深处,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仅凭三个事例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在学生处于“沉默”的时刻,老师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原来作者是一个曾经对生活绝望了的残疾人!由此,学生便豁然开朗,读到了作者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自然有话要说了。可见,课外资料的引入必须立足文本、选择时机,在学生愤悱时,将阅读引向深入。教者选取引入的两段文字,可谓“及时雨”,而不是“添加剂”。】


    师:文章的题目为《生命  生命》,为什么用两个“生命”呢?
    生:作者想强调生命的重要。
    师:反复强调,要我们珍惜生命。
    生:一开始作者是在问自己“生命是什么?”,后来她理解了“生命是什么!”所以用两个。
    师:有道理!
    生: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叹,所以要两次。
    师:啊,不停地感叹,很独到!那如果现在请你们根据对课文、对生命的理解,为这两个“生命”加上标点,透过这两个标点,来表达你对课文,对生命的理解!说出你的理由!
    生:生命?生命!作者一开始提出问题,后来她明白了。
    师:从疑问开始,由震撼结束!(齐读)
    生:生命!生命!强调生命的重要。
    师: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齐读)
    生:可以先加顿号,再加感叹号,因为每个生命都可以变得杰出。
    师:真有意思!
    生:生命,生命……因为生命永不停止!
    师:生命是什么?它需要我们自己去经历,去感悟。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历程来证明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生:(齐读课题)
    【为何用两个“生命”?加上两个标点。课尾的这道训练,有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是引发了学生对文题与内容关系的思考与思辨;二是引起学生对文题(重复词语)的关注和推敲;三是引动学生对文本情意的回味与想象。一个文题,却在教者的精巧设计下,生发出如此精彩的课堂智慧,实在是一种教学的智慧。】

【综述】
    我一直以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学生自己多读几遍就能读懂个大概。因此,我主张有三个不教:学生已经读懂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读得懂的,不需要教;你教了,学生也未必能懂的,暂时不教。真正需要教师教的,就是学生自己读不懂,或者自以为懂了而实际上没有读懂的地方。比如,当学生自以为飞蛾就是一个“求生欲望强烈的生命”时,教师念出了那句学生常常疏忽的句子“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让学生看到了他自己阅读所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只生命脆弱,且掌握在别人手里的飞蛾,是身不由己的。而这,恰恰是作者真正的言语意图。能从文本中读出作者藏在其中的言语意图,就具有了一种透视文本的阅读眼光。而教学就是要在学生自己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加以及时、恰当的点拨,让学生获得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阅读快感。这种阅读的愉悦体验,来自于学生对文本的理智挑战,是在领会思维路径之后的一种阅读满足感。这样的教,才具有教育学意义,即教给学生的是能影响其一生的东西。
    现时的阅读教学,常常如流水,从头教到尾,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教好。满满一课教下来,学生仍旧似懂非懂。症结在于: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太多,而时间却是个常数,样样都教必然蜻蜓点水。因此须聚焦核心目标,集中教学内容,宁愿教得少一些,务必教得透一些。本课教学中,教者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1)生命是什么?(2)这是怎样的生命?(飞蛾、瓜苗、心脏)(3)人的生命与飞蛾、瓜苗的生命有什么不同?层层剥笋,步步深入,犹如登山观景,登上一层,便领略到一层的风景。这样的阅读教学,便具有了一种阅读的魅力。而教者呢?应似一个高明的导游,在看似没有风景的地方,让学生看出风景来。你看,“飞蛾、瓜苗、心脏,都是寻常的生命,为何让作者如此震惊,乃至震撼呢?”“文题为何用两个‘生命’?”“请你在文题中加两个标点!”在没有问题的地方,教者偏偏惹出点问题来,于是,便有了学生精彩的发现与深刻的思想。试想,匆匆而过的导游,又怎会让人欣赏到那一处处深藏不露的风景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相关文章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