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处生命的风景《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王晓奕
点评: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
一
师:课文有五个自然段,想想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生命?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请你再想想。
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要想想。
生:(三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个问题要常常想。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常常这样想吗?
生:不这么想。(众笑)
师:一般人都不想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常常想这样的问题,你就不一般了!(众笑)这段话写了什么?
【一个简单的语句,由于老师的一“问”三“想想”,就变得不简单了,饶有情趣,也就能引起学生的格外关注。教学,就是在这样的不经意间,让学生自然将目光投注到文本上,投射到语言中。学生注意什么,他就会学到什么。语文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语言文字上来。只有觉得文本语言“好玩”、“有味”了,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品味。】
生:作者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师板书:是什么?)说明到底是什么?往下看——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很流利!在这段里,生命是什么?
生:生命是一只飞蛾。(师板书:飞蛾)
师:这里有一个词,“骚扰”。哪些东西骚扰过你?
生:我做作业的时候,玩具总是骚扰我。
师:到底谁想“骚扰”谁啊?玩具没招你惹你吧?(众大笑)
生:我的弟弟很调皮,他总是在我做作业的时候骚扰我。
师:弟弟的“骚扰”往往让哥哥既爱又恨,是吧?
生:我睡觉的时候,蚊子在我耳边飞来飞去,骚扰我。
师:蚊子的“骚扰”就让人讨厌啦!继续读——
【词语需要理解,而理解有多种方式。照搬词典、以词解词难免囫囵吞枣,实物印证、表演体验未免过于实在,汉语的意合性、模糊性,往往决定词语的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清意思,但却能用得恰当。此处的“骚扰”便是让学生说说“哪些东西骚扰过你”,显然,说“玩具骚扰我”是用错了对象,说“弟弟骚扰我”是一种嗔怪,说“蚊子骚扰我”则用了词语的原意。一个词语放到了具体的语境中,才显出它的分寸感、妥帖感。要知道:运用是理解的最高水平。】
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生命是什么?
生:生命是一截小瓜苗。(师板书:瓜苗)
生:生命是我们的心跳。
师:说得更准确些。
生:生命是我们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着的心脏。(师板书:心脏)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有力量!那生命是什么?
生:(沉默)
师:这里没生命了?注意这句话,“虽然生命短暂”,生命是——
生:(恍然大悟)生命是短暂的。
师:对呀!生命是短暂的。生命还是——
生:生命是有限的。
生:生命是有价值的。
生:生命是可以活得光彩有力的。
生:生命是不能白白浪费的。
师:这段话是写给谁看的?
生:是写给我们大家看的。
生:她也是写给自己看的。
师:是写给我们看的,更是写给她自己看的。大声地读一读。
生:(大声齐读)
师:如果你的朋友自暴自弃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对他说——
生:虽然你的生命短暂,但是你可以让你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你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能让它白白浪费,使你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师:真好!有些人经历了地震,经历了洪水,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当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对他们说——
生:(齐读原文)
师:注意,我们现在是对“他们”说。
生:(思考了几秒,重读这句话,并且把“我们”改成了“你们”。)
师:说话的对象不同,要注意改变人称。许多时候,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这样对自己说——
生:(齐读原文,声音响亮)
师:对自己说,不需要那么大声,可以深沉一点,但语气一定要坚定!把这段话记在我们的心里。
生:(再读,深情地)
【学生读完第5自然段,囿于习惯性思维,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生命是什么”,此时老师的提示“注意这句话”显得尤为关键,这是对学生思维路径的点拨:原来不是要说哪个具体的生命,而是对于生命特点的概括。面对不同的对象,运用第5自然段来说话,既是变换人称的训练,又是情境运用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将文本语言连同蕴含其中的情意,悄悄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养料”了。这样含义深刻、富有哲理而又明白如话的语段,没有必要翻来覆去地提问与讲解,如这般多说几遍,学生自然就了然于心了。越要解释含义,必然越说越复杂,越说越糊涂。把复杂的说得简单明了,那才是智慧。】
二
师:(指着板书)“飞蛾”、“瓜苗”、“心脏”都是寻常的生命,但在作者眼里却很独特,请你再认真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画出那些关键的词语来形容在作者眼里这是怎样的飞蛾?怎样的瓜苗?怎样的心脏?
生:(读段落、画词语。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求生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挣扎的飞蛾。
生:这是一只生命力强烈、鲜明的飞蛾。
师:说得真好!请坐!
生:这是一只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
生:虽然它知道挣扎是没有用的,但是它还是想活下来。
师:简单地说——
生:求生欲望强烈的飞蛾。
师:朗读的时候就要让人感受到这些词语。谁来读?
生:(朗读,声音较响亮)
师:声音很响亮,但不够有力量!注意:“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两个“那样”是一种赞美、一种颂扬。想想该怎么读?
生:(再读,依然如故)
师:谢谢你!你要注意节奏,听老师读。(师范读)
生:(再读,进步明显)
师:我们看到的是“一只求生欲望强烈的飞蛾”,但是课文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听老师念:“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这又是怎样一只飞蛾?
生:很脆弱的飞蛾。
师: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
生:无法动弹了,
师:我再一用力,它就——
生:没命了。
师:所以——
生:它的生死是由我决定的。
生:它的生命掌握在我的手里。
师:其实哪怕我放了它,一只飞蛾它也只能活九天,它的生命是那样——
生:短暂的。
师: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还要关注这样的句子。那么,再来看看,这是怎样的瓜苗呢?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