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 陈潇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简笔画:崇山峻岭中铁路通天、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课件播放《天路》。
师:听过这首曲子吗?名字叫作——生:《天路》。在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旁
边板书:天路。
师:这支歌是献给青藏铁路的英雄们,(课件出示铁路工人图片图片)因为他们在极其艰难
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世界奇迹:修筑了世界上海拔最高(5072米)、线路最长
(1956公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550公里)的青藏铁路,(课件图片)就是它被称作
:天路!让我们乘上飞奔的列车去感受那里曾经发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好不好?
师:自由读书,遇到生字,想办法解决。
师:想一个词,精练地概括你读后的想法或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性的让学生上来板书(奇迹、伟大、艰难、英雄、智慧……)
师评价:读书有所思考,用心读了。
师:“艰难”一词,从何谈起?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文字: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
,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
师:再读,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词语感受到“艰难”了?
生交流……师补充资料:(多年:风火山是一座万年冰山。复杂:部分坚冰厚度达100多米,
大约15层楼那么高。 难度极大:风火山又有鬼魅山之称。)
师:体会到艰难了吗?你能读出艰难吗?抽生读……
师:所以一些西方媒体怎样预言?(课件出示课文文字: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
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
师:你怎么理解他们的这种说法?生……
师:一方面肯定了风火山确实是艰难重重,另一方面外国人对中国铁路事业表现出了极度的
不信任。
师:面对外国人的质疑,面对这样艰难的路况,我们的筑路大军退缩了吗?他们咬紧牙关,
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给课题加红色感叹号!
师:但是,风火山,这被称为鬼魅的万年冰山,哪里会那么容易投降?它更是露出了狰狞的
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甚至威胁到了筑路大军的生命。
生交流课文: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
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
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
师:我们的筑路大军常常面临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最高风力达十三极。什么感受同学们?
生……
师:但是想到党中央的信任,想到西藏人民的期望,心中坚定着一个信念:“把铁路修到拉
萨去!”
师读第一句:恶劣的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抽一生接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恶劣的天气,有独特的感受?生谈……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实,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中,好吗?抽生读……
师评价:就是这样,体会着语言文字的意境,再给合自己的感受,就能把课文读出感情。
师:筑路大军面临的岂止是恶劣的天气?举手示意生交流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文字: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
,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
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
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师: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危险!
师:什么威胁到了队员们的生命?生……
师走上讲台: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在“艰难”前面加个什么词?
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艰难”上面或前面板书:(非常、特别、十分、太)
师:在狰狞的风火山上,进行着一场人与自然的斗争,一场科技与困难的斗争,更是一
场意志的斗争!最终,在科技人员的智慧面前,在队员们高昂的斗志面前,这只巨大的拦路
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屏幕出示课文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
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师:此时,队员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会怎么想?(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种怎样
的心情?
生:(高兴)
师:打败了巨大的拦路虎怎能不(高兴),(高兴)地读。
生:(兴奋)
师:一次次地让它低下了高傲的头,怎能不(兴奋),(兴奋)地读。
生:(骄傲,自豪)
师:是呀,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怎能不(骄傲,自豪),让我们一齐骄傲地读。手势表扬
。
师:同学们先前还写上了伟大、英雄、智慧、勇敢这些词,课文哪里激发了你这样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文文字: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
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
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
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
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
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师:同学们,读书,可以通过感受重点词来帮助理解课文。现在,小组讨论,在书上圈
出你有所感所想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纵深引领划线的词语和句子。(当学生谈到“反复”一词时
,让学生找出与“反复”这个词类似的一个句子:“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
师:失败了不灰心不放弃,调整作战方案,重头再来!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批怎样的建设
者?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在“伟大”一词下面板书:(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执着、不怕苦
不怕累……)
师: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上,奉献着自
己的青春和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才彻
底改写了“出国易,入藏难”的历史,西藏才真正走向繁荣富裕。同学们,再次面对这样一
群可爱可敬的铁路工人,(课件铁路工人图片)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案例 陈潇tag: 教学 拉萨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