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课前说课和课后反思
课前说课:
《守株待兔》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其文化内涵非常
丰富,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寓言的语言艺术和寓言文化。寓言都是短小精悍的,它没有华丽的辞藻
,语言比较平乏和简单,从哪里能感受到他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呢?
我们预设:
一、关注课文的多处留白让学生生发想象,感受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
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十分讲究的绘画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画理。空白的魅力是含蓄、深刻、广阔而多样的。几千年前的老子就作了形而上
的概括:“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用心阅读,就会发现也有许多留白的地方,这种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
之处。走进这些留白点,细细体味,文本的神韵与意境便一点点被咂出来了。教材中的文字是静态的,如果要使文字“活”起来,我们教师
就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二、利用古文和今文的对比,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在学了翻译成现代文的故事后,再和我们的古文进行对比的朗读,让孩子初步感受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的预设希望让孩子能多途径、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以期达到关注语言、积淀文化的目标。希望各位老师、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守株待兔》课后说课:
一堂《守株待兔》,短短四十分钟,我反思后觉得:
1、就语言的关注点来看:
在我的课堂中以关注重点词句进行语言的品味,关注课文中的多处留白让孩子生发想象,进行练说、练写。比如:让孩子们明白兔子撞死属
于偶然并不是每天会发生的,我们设计了从“窜”字入手,生发想象,明白只有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兔子才会到处乱窜,才会撞到树桩上
的,它的发生实属偶然。让孩子明白种田人捡到兔子之后,怎么滋生出想要靠运气不劳而获的呢?我们从“乐滋滋”这个词入手,发挥想象
,通过邻居的夸赞,让种田人心生侥幸,又通过想象种田人每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就可以怎么样呢?让孩子通过练写,明白种田的苦,
进一步理解种田人守株待兔的原因。还有让孩子们转换角色,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他的邻居,你会怎么劝他呢?” 通过劝劝种田人,让孩子
们知道靠运气,想要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2、就这堂课的生成度来看:
在我的预设中,关注课文的多处留白让学生生发想象,感受中华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利用古文和今文的对比,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堂课
的具体生成来看,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中,在他们包含感情的朗读中,在由对古文的好奇到能和今天学的故事进行对比理解中,能体会到孩
子们对寓言的喜欢,对我们中华深厚文化有了初步的感知。
3、就这堂课对孩子的提升度来看:
孩子在这堂课中学到一个读书的好方法:自己提问自己读懂课文后又能自己回答。一个理解词语的好办法:理解了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连起
来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一个读懂古文的好办法:可以和翻译好的现代文进行对照着读。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在课堂生成后反思课堂中的问题:
1、在课堂的及时生成后,教师的及时反应没跟上。像这次课堂上我们班的小朱同学,在讲到“窜”的理解时,当即就想到兔子没看清方向才
到处乱窜。本来我是打算预设想象兔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到处乱窜,创造一个紧张、危险的情境,再具体引导出飞快地,来不及看清方向的跑
叫窜。小朱的回答一下把我后来引导的答案讲出来了,当时我的反应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孩子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功力的深厚,惊的是我该
如何反应。当时没一下想好对策,只在讲到“飞快地,来不及看清方向的跑叫窜时提了一下就像刚才小朱同学说的那样。这样的一笔带过,
显得苍白无力。没能表达出我想表达的喜悦与赞赏。课后,周校长也跟我提到了这一点,给了我可操作性的策略:在小朱同学回答后就可以
再拿出树桩的图片,追问为什么会没看清方向,深入理解树桩是矮矮的,不易被发现的。
2、对于写话的训练有些略显潦草。在这次写话中我的预设是:让孩子认为种田人不再想去种田了,认为种田很苦,更坚定他想靠运气,不劳
而获的想法。但是一圈看下来,写了不想去种田认为种田很苦的孩子只有不到5个,其他基本上都写了,想每天捡到一只兔子,吃上美味的兔
子肉。我着意挑了写种田苦的,引导想象种田如何苦的,可能孩子还沉浸在白捡兔子的喜悦中了,我的引导显得苍白和牵强。也因时间的原
因,不敢多做停留,潦草收笔。张化万老师也指出孩子对每天白捡兔子的想法无可厚非,让他们更深入想到种田的辛苦,对孩子可能是拔高
了要求。
,《守株待兔》课前说课和课后反思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说课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