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
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
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
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
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
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
染。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先生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
面对死亡。同时,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外
,还让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所以,我在本课时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李大钊在被
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
方法。
因为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掌握了一些课前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课文
的方法,所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课文描写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要
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真正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却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经过反复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从日记内容入手,借助学生已有情感基础,深刻领会文本内容及思想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教研课题是“感悟,提高表达技巧”。既是感悟,就一定要有所感才能有所
悟。学生只有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在此
基础上感受人物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而学生只有在感悟之后,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文章中表达技
巧的妙处,从而得到启示,在平时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此种方法。为了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作者的角色
,我设计了从学生《清明之行》日记中回忆亲人的内容入手,来感受作者的悲痛以及对父亲的深切
怀念之情。然后,我以“在作者李星华眼中,父亲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贯穿全篇
,使学生对李大钊先生有一个较全面较真切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也由浅层感知达到深层理解。在
教学最后环节,我又从学生《清明之行》日记中描写去烈士陵园扫墓的内容入手,设计了“面对李
大钊先生的塑像,你想说什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把对革命先辈精神和品质的感受在
具体的情境中升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撼的同时,感受肩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这样,既使学
生在预设的情感氛围中感知了女儿李星华眼中的李大钊先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使课文的教学在
减少说教意味的同时,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
二、多法并举,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突出对课文重、难点的教学,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使课堂四十分
钟对学生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透彻。所以,在理解重、难点时我采用了
以下方法:
1、在理解“被捕”这一部分时,我采用“讲授法”“对比法”的训练方法。通过讲解,指导朗
读,使学生了解李大钊在被捕时神态、动作、语言以体会他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精神。通过划出
“我”和宪兵表现的词语,采用“对比法”教学求理解,使学生体会正面描写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反衬突出中心的妙用,从而学习这种对比写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在理解“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
分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提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究
竟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和挚爱的亲人面前沉着冷静呢?通过联系上文,补充相关背
景资料,朗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的语句,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使其对文本的学
习达到思想和内容的和谐,互为映衬。同时,通过学生演课本剧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表演、朗
读、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从而更好地在习作中对这些表达技巧加以恰当
运用。
3、在指导学生理解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时,我采用“引读法”暗示课文中的前后照应关
系,而后采用“讲授法”,使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含义,弄清这种写法的好处,以便在以后习
作中应用。
三、指导朗读,以读促悟,受到教育。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以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时去朗读
课文,读出爱憎分明之感;通过指名、默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对李大钊的怀念之情
;通过教师领读,读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好处;最后用引读把学生带入情境,再一次体会
课文情感,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法和朗读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
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整合和“感悟,提高表达技巧”的能力。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说课稿
tag: 说课稿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说课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