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学期研究《两小儿辩日》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请记住本站:www.lexue88.com)
《两小儿辩日》是六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片文言文。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争论起来,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课文写得有趣生动,短小易学,聋生可能会有浓厚的兴趣,其中的道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说重点:
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指导聋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使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建立联系。
四、说难点:
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五、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教授手语,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感知课文,积极探究;领悟升华,积累背诵等环节,让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当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古文的兴趣。
六、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从解题的“辩日”进行提问,步步设问,让聋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预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境表演法:再现情境,身置境中,感同身受。
七、说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破课题
课件出示图片,图上两个小孩在干嘛?你看他们争论得多么激烈?他们在争论什么?——破题“两小儿辩日”。
孔子简介。
〔设计意图〕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顺理解体能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参考注释,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如果不能理解也不要责怪,聋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2、利用圈画点的方法,找出文中不明白的字词。
3、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结合注释,聋生基本上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指导下聋生扫除阅读障碍。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
2、师生同读课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聋生弄清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孟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
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的凉一些吗?
3、理解课文中“笑”的含义。
〔设计意图〕
在情境表演让聋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
(四)、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1.解开“辩日”之谜。 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2.如何理解看待“孔子不能决”。
引导聋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明白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这么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明白的事情。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运用科学知识,从讨论中达成情感和德育目标,升华了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A层(优等生):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2、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3、到图书馆借阅书籍,解开“辩日”之谜。
B层(中等生):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2.向同学复述故事。
C层(待进生):1、背诵《两小儿辩日》;2、把课文译一译。
〔设计意图〕
“背诵”、“复述”“搜集”和“翻译”,融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运用用、积累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
八、说板书:
25、两小儿辩日
日始近→如车盖 日初远→沧沧凉凉
(近大远小) (远凉近热)
日众远→如盘盂 日中近→如探汤
?
〔设计意图〕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017年春学期研究《两小儿辩日》说课设计
tag: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说课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