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态度。而且也无需挑明来说,学生──定能意识到虚荣心太重是不好的。
最后是语言沟通。儿童学习语言是以内隐认知为主的,在实践中习得,是学习语言
的主要途径。从文本中学习语言,不仅是能用文本中的一两个词语造造句,更重要的是
通过渎书实践来习得语言。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熟读背诵,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习
得语言、积累语言。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
语言的过程。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接受文本带有文学
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的境界。
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学生与学生对话是学生之间的切磋交流,即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与教师对话是师生
之间的教学相长即导读活动。可按以下几步切实展开:
1、让学生充分表现自主读书获得的感受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标准》
对低年级阅读的要求之一。通过自主阅读探究,学生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外显表现。比如:
诵读──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诵读包含两个
心理过程:一是内化过程,言语对象通过诵读完成与人的内部言语图式、言语意义结构
的心理连接;二是外化过程,将经过内化产生的言语理解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是在课
文言语材料引导·下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以渎求悟、读中见悟
”理据正在于此。我们主张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音技巧,并辅之以表情、动作,充分
表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比如一位小朋友朗读“大海睡觉了……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时,自觉地把语调变轻,语速放慢。问他为什么,
他说:“读得太重就把大海吵醒啦!”读书读出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可贵呀。
描述──让学生运用各种言语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文本中有趣的故事、生动的
场景、美丽的风光、新奇的事物,都可以在认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组织语言把自己
的独特印象与感受表述或描绘出来,与同学共享。比如于永正老师教《新型玻璃》一课
,就是让学生以“玻璃的自述”的方式,做推销广告,自读后各自介绍玻璃的特征与功
能。这样以说促读,读说并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演诵课文。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充当课文中的
某个角色,自己设计动作,按照自己的体会,表演课文的人物与情节。比如于永正老师
教《小稻秧脱险记》、《狐假虎威》等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师生共同表演的
过程。有些课文,比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等,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汁、自做
道具,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示说明,实现教、学、做合一。
2、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激发智慧的火花
要使学生的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懂得沟通信息、共享成果的重要意义,乐于与同
学互相切磋,集思广益。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人人争当交往的主人,做讨论交
流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主动大胆亮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使讨论交流开展得切实有效而不走过场。
3、师生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要自动走下权威的宝座,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自我表现和
讨论交流中捕捉智慧的火花,开发动态的学习资源。尊重和鼓励独到的见解,不断调整
教学方案;同时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准确、精当、巧妙,带有启发性
的点拨引导。使学习得到升华,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和阅读的心理
过程,对学生的读书活动从宏观上给予必要的监控,保证学生科学地经历阅读的实践过
程,让学生了解并自觉地沿着教师清晰的导渎思路,逐步学会独立阅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优化阅读教学就是优化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必须努力做到教材思路、作者思路、学习思路、导读思路“四路贯通”;学生自主读书
活动、合作交流活动、教师导读活动“三动协调”。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
效果。
tag: 教学 , 苏教版二年级教学建议,苏教版二年级教学建议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教学语文建议 - 苏教版二年级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