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到了刘邦阵营一边的项伯不仅相信了刘邦的一番鬼话,而且主动建议刘邦第二天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进行解释——毕竟是儿女亲家嘛!为亲家考虑得多周到啊!
项伯连夜回到项羽大营,亲自向项羽作了一番解说,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项羽此时最起码应该问项伯的一句话应当是:君安与张良有故?
你凭什么和张良有如此深的交情?你为什么敢在我攻打刘邦的前夜私见张良、刘邦,泄露重大军情?
这是一位稍有政治层次的人最低限度的一个问题。刘邦在求得张良化解危机良方之后,还有一句表现刘邦疑心之重的问话:君安与项伯有故?
可见,刘邦的政治警觉多么高!项羽连这话都不问一问,就偏听偏信,取消了第二天军事解决刘邦集团的重大决定!这就从反面证明了项羽决定消灭刘邦集团完全是意气用事,是刘邦伤害了他的自尊,是“大怒”之下的决定,而非深思熟虑的决定。
对于刘邦集团来说,一场迫在眉睫的毁灭性军事打击躲过去了,万幸啊;对于项羽集团来说,一次消灭最大政治对手的机遇消失了,可悲啊!
刘邦利用了项伯巧妙地躲过一场劫难,表现了刘邦化解政治危机的超常能力,显示了刘邦政治上的成熟。
项羽政治上的幼稚、糊涂也在鸿门宴之前就充分显示出来了。一个如此幼稚、糊涂的项羽能在接下来的鸿门宴上获得政治上的胜利吗?
这就鸿门宴得以产生的真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