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辍学了
———对初三(1)班原副班长王某的行为心理透视
淮南市二十一中朱广永
王某,男,十六岁,家住淮南市潘集镇,三(1)班原副班长,初一、初二时是班长。
该生入学以来,勤学好问,成绩优秀,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是班级第八名,以后直线上升到第二名,后来虽有反复,但总是在班级前5名。不仅如此,该生品德修养也好,能尊师敬长,热爱劳动,遵章守纪,严谨自律,担任班长,也尽职尽责。由于出自农村,个人生活用度也很节省,正因为如此,他看到别人浪费粮食总是气愤愤的,见到班级中有些同学游手好闲不学习感到不可理解,为这些同学感到惋惜。每次周会课上,各部门班干小结之后,让他做总结,在谈到有些同学不太认真学习时,他总是很痛心,神情严肃,像老师一样谆谆劝导,他发言之后,同学们总是给予掌声,只有少数同学不以为意的嬉笑一下,一如既往的过他们安闲日子。
总之,王某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他也确实做得很好,同时他以理想化的思想要求班级,要求别人,希望别人与他一样。
但就是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理想化的学生,背后却潜藏着一些致命的弱点。表现如下:
一、 谨小慎微,考虑过多。如他上课稍微走了一下神或有人向他问问题
二、 自私、与同学不合群。例如: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他向别人问问题时别人总是耐心解答,但别人向他问问题,他不愿意回答,怕耽误自己学习。没有透明胶时,他向别人借可以,别人向他借,他很不耐烦。如此以来,同学们都认为他自私,都不愿与他交往,加上他看不惯同学们下课后在教室内说笑、玩游戏、甚至轻微打乱行为,(当然同学们在教室玩游戏、打乱是不对的,可是有些同学的活泼天性难改。)所以,他与同学们合不来,在班级中没有一个知心同学,显得异常孤立,以致初二下学期他不来念时,老师准备找他的好同学去劝他,结果没人愿意去,最
三、 性格执拗,经不起挫折。初一下学期开学不久他领的部分新书放在寝室里,同寝室的同学在整理旧书时,将这部分新书当作旧书卖了。他知道后很难过,尽管他家门大爷
我也根据他的意愿给他调了座位,调了职位,由班长变为副班长,是个闲职,不再管什么事,只管专心学习。这样他持续上了5个多月,到了2010年11月份,第二次月考之后,他的数学考差了,由第一次月考的110分,下降到70.5分,名次由原班级第6名下降到第11名,他心里开始难过起来,他多次找我谈话,我每次都安慰他,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考差算不了什么,只要数学抓紧一点就会赶上,再说这次数学考难了,全班以致全年级许多好生的成绩都下降了。他表面接受了,可心里还放不下。第一个星期天他回去了,星期天晚上没来上课,但第二天来了。第二个星期天晚上没来上课,我以为第二天他就会来的,但第二天他没来。我打电话问原因,他母亲说他老毛病又犯了,就是不愿上了,问什么也不讲,我说你们有没有问他的成绩,她说什么也没敢问,他父亲要求我们再过去劝解一下,我这次找了王焕生、胡洁、姜希民三位老师打的前往。王某见到我后,第一句就是“老师,我不值得你来了!”我说:“我来看看你”入座后不久,我又把它找了出来,问他为何不来上学,道理不都给你讲清了吗。他说:“我也知道自己不该想这么多,可我又不得不乱想。自己这次考差了,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考得不好,就认为是讲我的,我遇到问题不好意思向同学们问,怕他们说我笨。”我说:“可以问老师呀。”我劝慰了一会,又问:“是不是也讨厌父亲喝酒?”他说:“有一点。”我们又劝了他一会。也暗地里也劝他父亲少喝一点酒,他父亲委屈的说:“我在外面干活怎么能不接触几个人,怎么不喝点酒,我喝酒与他学习有什么关系,他学他的习就是了。”他父亲讲的也不是没道理。我们前后劝了他一个多小时,他也答应第二天就来上学,且准备住在新村小学——他大娘的旧房子里,父母带弟弟看着他上学。
但他第二天没来,我又打电话给他母亲,再让他大娘去劝解。他大娘去了,也没有劝解成功,与我们一样,当时答应好好的,第二天就去上学,可是第二天就变了。此后他一直没有来。一个月后我与他父亲通电话,他父亲说大在家玩着来。我感到很惋惜。
据王某的母亲讲,王某从小就很听话,很少打过他,只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想把他转到好的学校上,他不愿意,父亲打了他,他在地上打滚耍赖,就是不去,最终父亲没有拗过他,养成了他执拗的性格。此后他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照管,他很董事,也再没打过他。本村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聪明好学,很仁义,见人有礼貌。没想到这么懂事的孩子居然有这么大的倔脾气,最终又这么不懂事。
,班长辍学了——对初三(1)班原副班长王某的行为心理透视tag: , 班主任之家,班主任之家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班主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