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感受自然——走进秋天》作文指导教案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作文指导教案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407  栏目:同步作文
标签:同步作文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作文指导教案,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秋天  

(2) 描绘秋天  

(3) 感悟秋天

二、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作文教学。学习策略有:搜集、积累、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拓展强化与感悟思索。 

三、课前准备:

学生:1、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教师:1、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我们北方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享受和乐趣。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请同学讲述自己的喜好,并说明其原因,与大家交流。 从而导入现在正是收获的秋季,我们这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是《秋天的素描》,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秋天的素描》作文课,通过这节作文课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受秋天。 (2分钟)

二、审题训练

这是一个全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就从题目入手:

1、  请学生交流你看到这个题目对题目中的哪个词不太明白?很显然是“素描”一词

那“素描”一词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一个美术术语,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在文学上借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那这样的话这个作文题目就可换成哪些作文题目呢?

学生交流。(可能《描绘秋天》《描写秋天》《画秋天》等)

这就运用了一种审题方法:文字改造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为增加题目的新奇性或文学色彩,故意转弯抹角,甚至故弄玄虚,以增加审题难度。碰到这类题目,不必慌神,只要对原题的文字稍加改造,就可以化神奇为平易,很快明白题旨,完成审题任务。

用文字改造法审题,要注意的问题是改造后的题目一定要真实于原题的题旨,否则就会偏离题意。譬如《啊,乳山》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就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原题的“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叹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乳山》《乳山真美》或《我爱乳山》,但不能改造为《讨厌的乳山》一类消极性题目,因为原题中的“啊”是不表消极的。另外,文字改造法只是在对题目进行审视过程中的一种主观思维活动,通过这种创造性思维快速完成审题任务,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题目是不能改动的。

具体写什么呢,可用添加因素法:在题目关键词的前面加或在其后加
三、资源共享 认识秋天

1、首先让学生找出标志着秋天的事物。(如:落叶、枫叶、秋霜、寒蝉、芦苇花、成熟的果实、中秋的月亮、菊花等等。)

2、然后让学生积累代表秋天的词语。(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落叶枯黄、层林尽染、寒蝉凄切、秋风萧瑟等等。)

3、学生交流描写秋天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观向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山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黄巢《题菊花》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探究合作 描绘秋天

1、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描绘出最令自己感动的秋天的场景,或绚丽、或多彩、或厚重、或肃杀、或冷寂,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抗与撞击,在其描述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片段,对这些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诵,进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3、在引导学生欣赏佳作的同时,进行写作指导。

片段1:峻青《秋色赋》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             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  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方法:

1)、要抓住秋天的特点:通过比较来表现。

2)、视觉:颜色(大小、形状、图案)

3)、修辞:比喻、对比。

片段2: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方法

1)、融入情感:喜、怒、哀、乐。

2)、要有层次:整体——局部、远——近等。

3)、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4)、修辞:拟人。  

4、学生看画面描绘秋天。分两步:

  1)可以用“秋”字来描绘。

  2)不着“秋”字,尽显秋意。

                                               

(通过以上二个环节,从而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描绘秋天。)

四、心灵涌动 感悟秋天

1、先用一首古诗和一首现代诗切入,让学生从别人的感悟中有所延伸,学会用心灵来感受自然。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说明:由落叶对故林的留恋,联想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秋水》

沈天鸿

我总是说:秋水在远方

总是忘了   

这句话就是秋水

我说这句话时正是夏季

这句话一出口

秋水就已淹没了

我的脚背

站在秋水里我总是说:

秋水在远方

日子,就是这么过去   

(由秋水的流逝联想到时间的匆匆而过,联想到时间的可贵。)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深入思索。

如: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团圆之乐和未团圆之苦 。

由秋天的天空联想到人应该有广博的胸襟。

由落叶归根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            

(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显现,强调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通过对秋天的深入思索,激起学生内心的狂澜,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与人交流,并善于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感悟秋天的目的。)

五、作业:

把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悟秋天三个部分连缀成文,写成一篇散文。

六、结语:

教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秋天的美丽,描绘了秋天的色彩,感悟到了秋天的深远,单单一个秋天,就让我们如此动容,那么,春天、夏天、冬天又何尝不是呢?这些季节所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最后,希望同学们勤于耕耘、勤于收获,每年都有一个成熟的秋天。无数个这样的秋天累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充实的人生。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作文指导教案
《《感受自然——走进秋天》作文指导教案》相关文章

tag: 作文  , 同步作文,同步作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