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显克微支:音乐迷杨科,
垂死的杨科脸上忽然发光了,从他苍白的嘴唇里发出了轻微的声音:
“妈妈!”
“什么呀,我的儿子?”母亲噙着泪水回答。
“妈妈,在天堂那里,上帝会给我二把真正的小提琴吗?”
“会给你的!孩子,会给的!”母亲回答说;她再也不能说下去了,因为从她那结实的胸中突然进发出郁积的悲痛,她只能呻吟地哼着:“啊,耶稣!耶稣!”她伏倒在箱子上像发了疯似地号陶大哭起来,就像一个人眼看自己心爱的人被死神抓起而又无法救援。
她并没有救出他来,当她抬起头来再看看她的儿子时,这位小提琴手的眼睛虽然仍旧睁着,但已经呆滞了。脸色肃穆、忧郁而僵硬,阳光也消失不见了。
安息吧,杨科!
第三天,地主夫妇从意大利回来了,同来的还有地主小姐和一个追求她的男青年。那青年说:
“意大利,多美的国家呀!”
“那是一个艺术家荟聚的民族。在那里,有才能的人能够得到发现和保护,那真是幸运!”小姐补充道。
白杨树在杨科的坟上蔌簌地响着……
【作者简介】
亨利克•显克微支1864—1916,波兰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当过记者。代表作有《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三部曲以及《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等长篇历史小说,其中《你往何处去》获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
【课文分析】
。《音乐迷杨科》是其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通过杨科这个具有音乐天赋的少年被迫害致死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杨科是一个贫穷雇工的儿子,先天的不足使他一生下来就又瘦小又羸弱,身体的虚弱加上长期营养不良,10岁的杨科在别人眼里成了“非常迟钝的孩子”,但是小杨科对音乐却是十分的痴迷和敏感,在他耳朵里所有的声响都是迷人的音乐:“他搞不清楚,只知道松树、山毛榉、白桦、黄莺,一切都在唱歌,整个树林都在唱歌……连樱桃树也在摇动奏出音乐。”甚至扬粪时“风吹着木杈,他也认为是在奏乐。”而呆呆地倾听。为此,他被母亲的木勺敲过,被监工的皮带教训过,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对音乐的痴迷。
通常而言,音乐给人带来的总是愉悦和陶醉的审美享受,象征着浪漫和幸福,但它给杨科带来的却是一个悲剧的命运——就因为他在一天晚上趁着无人,忍不住摸了一下那把挂在地主庄园饭厅墙上的,令他魂牵梦绕“通过眼神把整个灵魂都奉献给了”的小提琴,被人当小偷捉住,然后被一个“愚蠢的坏家伙”毒打一顿,最终奄奄而死。
艺术本来不分贵贱,但在作品中,音乐却成了有钱人享受的专利:人们在酒店里跳着舞,“小提琴轻快地唱着;‘我们吃、我们喝,我们多快活!’大提琴用低沉庄严的声音拌和着:‘上帝赏赐上帝赏赐’”而贫穷的杨科就连蹲在墙下听的资格也没有,属于他的只有一把用薄木板和马尾做的小提琴,“能发出轻得像苍蝇和蚊子叫那样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提琴,他也从早到晚拉着。尽管这常招来别人的拳打脚踢,甚至“被打得像一只伤痕累累的不成熟的苹果。”——美对于杨科来说,那仿佛是一件极遥远的事。本来追求美好事物的人是无罪的,但杨科却因追求美而最终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作者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生活在最下层的劳动者的悲悯和同情,对现实社会对人思想和追求美好愿望的扼杀和摧残的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这篇小说不仅思想深刻,其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很值得回味的。小说情节单纯明净,笔法却有诗式的抒情。为了加强气氛,作者有时不惜往复咏叹,如杨科在月夜不断接近地主家厅上那把小提琴的过程中,在越来越紧张的气氛里,夜莺和猫头鹰的交互歌唱,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紧张程度和哲理韵味。
另外,作者对作品中的小提琴、夜莺和牛蒡,猫头鹰等都巧妙地赋予了象征的寓意:如小提琴在酒店里的歌唱,以及在那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对它的描写:“这小提琴好像发出了一种银光,特别是它那凸出的琴腹被照亮得如此强烈……琴钮亮得就像圣约翰节的萤火虫那样,旁边挂着的琴弦就像一根银条。”不难看出这里面的小提琴其实就是衣着华丽、生活优裕的剥削者的象征。夜莺和牛蒡则是引发悲剧的帮凶,正是在它们的蛊惑下,使得杨科终于抑制不住心底摸一下小提琴的欲望,直接导致了悲剧的结果。这里的夜莺和牛蒡其实和打死杨科的巡夜人——愚蠢而粗笨的斯塔赫是相同的角色。而通常被寓为邪恶象征的猫头鹰在这里却成了诚实的化身。作者在小说里将美丽的夜莺和丑陋的猫头鹰作了与通常概念相反的象征化处理,从而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物现象的复杂性。
杨科出生的时候,作者借床头的一支蜡烛,喻示其生命之光微弱摇曳。而在死的时候,作者是这样写的:“这阳光好像一条大道,这孩子的灵魂沿着这大道渐渐地离去。至少在他死的一瞬让他走在这条金光大道上,那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生前走的是一条荆棘小路。”——对一个才10岁的生命来讲,死成了一种解脱——作者用平静的语言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充分显示了这位“波兰语言大师”深厚的功力。
贫穷、低下的社会地位,剥夺了杨科追求美的权利,也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然而即便是在今天,我们难道敢说这世上就没有杨科式的悲剧了吗?如果说像杨科这些具有天赋的生命的诞生是上苍对人类馈赠的话,那他们在人类自己的扼杀和摧残下的消亡无疑就成了天地间一曲最为悲凉的挽歌——从这个层面来讲,作品对现实的批判意义今天依旧存在。(缪文宗)
上一页 [1] [2]
,显克微支:音乐迷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