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精神手杖》课题实录

《精神手杖》课题实录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643  栏目:综合教案资料
标签: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精神手杖》课题实录,

     《精神手杖》教学实录
      
      时间:2006年4月29日上午第3节课
      执教:(翔宇)淮安外国语学校   姚友良
      
      播放《隐形的翅膀》后,导入:
      挫折,曾让我们受伤,
      挫折,曾让我们闪着盈盈泪光,
      难道我们真的没有了希望?
      不,刚才一曲《隐形的翅膀》
      告诉我们,我们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它让我们的梦想恒久比天长,
      我们还有美丽的太阳,
      我们还有希望。
      今天,我们又将获赠一根精神手杖
      (同时播放课件:画面上——一座高楼大厦前,一身躯伟岸者拄着手杖,正凝神驻足地望着前方)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
      我们将更加有力地走向远方。
      
      下面,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待会儿交流分享。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请同学们把读出的作者的观点和理由画下来或概括出来,写在相应文字的旁边。
      (通读后)
      生1:作者的观点是,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
      师:这句话虽然是在文章的最后一节,但它不是文章的观点。文章的观点应是能统率全文的。你看这句话能统率全文吗?
      生2:我认为本文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直面挫折,战而胜之,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或辉煌。
      师:太好了!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用原句表明自己的观点。有时候,作者的观点需要我们用自己的话去概括。
      师:作者证明观点的理由有哪些呢?
      生3:张居正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成为中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
      师:文中证明观点的事例还有——
      生4:巴尔扎克粉碎了他遇到的每一个障碍,成了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作者除了用正面的事例证明外,还有用反面例子来证明的,如文中第4节的慨叹命运不公,感到前途无望的高考落榜者。
      师:再看看还有什么理由?
      生5:还有鲁迅、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名人的名言。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概括出了作者的观点,并找到了理由。老师在阅读时也有一些小小的发现,我急于要告诉给你们,但我又觉得你们是那么地聪明,还是让我来分享你们发现的喜悦吧。
      师:用作理由的材料,从国籍上看,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
      生6:由中国到外国。因为这样安排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习惯。我们往往先了解近处的事物,再了解远处的事物。这就像我们先学习中国历史,再学习世界历史一样。
      师:这也是由我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决定的。我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正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所以先中国再外国。
      师:用作理由的材料,从时空角度看,有什么特点?这样组织材料有什么好处 ?
      生7:古今中外的都有。这样不仅使文章的内容充实,同时也更能增强作者观点的说服力。
      师:从文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读的多,积累的多 。老师也来看看同学们的阅读和积累情况。请同学说说有关挫折的其他例子、有关挫折的其他名言。
      (生8、生9例略)
      生10: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生11: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12:人生如河流,我从不怕逆水行舟。(拿破伦)
      生1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生15:吾志所向,一无前往,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生14: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师:我们同学的表现很出色。这出色得自于同学们平时的准备——坚持做“名言积累工程”。有人说,一流的成绩是准备出来的,一切的失败是准备的失败。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记住这句话的。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点,与同学们分享。
      播放课件:“……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          
                                          
      (老师边念边扼要地释义)
      
      师:刚才,“我贡献一点点,我收获一片片”。我们阅读,我们收获,我们也疑惑,甚至困惑,现在我们就来质疑解惑。
      请同学们再读文本,先把在阅读中发现的疑问,在合作小组内提出来,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期间老师参与一个小组讨论,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了什么叫“匡正时弊”,让学生重点查“匡”的意思——纠正)
      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
      生15:文中说“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劝他看一看张居正落第的故事”,可是他们一个是被人有意识地弄落第的,一个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落榜的。不是一回事,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师:你们怎么看?
      生16:事的确不同,但作者要求人们直面挫折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师:老师也这么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提问继续。
      生17:文章为什么没写张居正落第的心理?
      师:老师在备课时也曾设计过“假如你就是张居正,请告诉我们你在得知自己落第后的心理”,可是后来老师取消了这个环节。因为我害怕产生一种误导,误导大家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对叙述的要求是高度概括,只写最能证明观点的部分,其余一概不写;而记叙文往往要具体详细地叙述,以充分地表现主题。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疑问:“……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似乎放逐和失明,才是成就《离骚》和《国语》的前提。难道挫折真的是天才的摇篮?试结合文中相关语句作答。
      生18:挫折不一定是天才的摇篮,正如文中鲁迅所说“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
      生19:对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开口“栽了”,闭口“惨了”,看破“红尘”者的意志薄弱者来说,挫折很难是天才的摇篮。
      生20:对视一次失败为一世失败(第4节)的以偏概全者来说,挫折也不会是天才的摇篮。
      师:那对什么人来说,挫折是天才的摇篮?

[1] [2] [3]  下一页

,《精神手杖》课题实录
《《精神手杖》课题实录》相关文章

tag: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