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泥瓮教案

泥瓮教案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498  栏目:综合教案资料
标签: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泥瓮教案,

泥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的赏析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悟、理解借泥瓮所表达的对农村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作者简介    

1、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农具有关的农村生活画面,(有农民正挥着锄头的,有正犁着田的,有打着耙的……)请学生辨识画面出现的农具。    

2、教师:确实,对于大多数从未生活在农村的同学来说,这些农具遥远得如同天外的行星,不能辨识非常正常。而对于一些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来说,尤其那些远离故乡,久居城里的人们,一旦粘上乡土气息的物什,总有种生命里的熟悉和亲切,仿佛那扇记忆之门瞬间訇然洞开,一眼就望见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生命的根须就在一刹那延伸开来。今天,我们就随着杜怀超一起进入苏北农村,去感受沾满乡土气息的农具之一——泥瓮。    

3、作者简介:杜怀超 男,1978年生,江苏泗洪人,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理事,现从事散文、小说创作,在《散文海外版》《朔方》《四川文学》等国内多家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散文获得江苏省第十八届报纸副刊好作品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辅教材;出版散文集《人生如瓷》。本文选自《一个人的农具史》(农具散文系列50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感情,同时思考:文章介绍了有关泥瓮的哪些内容?    

(泥瓮是苏北农村独有的储粮容器;泥瓮的制作方法;泥瓮的样子及具体作用;泥瓮在农人心目中的地位。)    

2、文章详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谈谈你的看法。    

(详写了“母亲”制作泥瓮的过程。既写了作者对泥瓮制作过程非常熟悉,也让我们感受到“母亲”是个做事讲究、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    

三、情感体验    

朗读课文,找出充满感情或情趣的句子,读出韵味,并赏析蕴涵在其中的感情。    

如:    

1.泥瓮是苏北农村独有的储粮容器,(1)是小村的炊烟,带血的脐带,生活沉重的温度计。泥巴垒就的草房里,(2)有它,就有了阳光般的守望。(赏析:(1)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能填饱肚皮,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泥瓮是储粮容器,它与农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充盈与匮乏,是农家生活质量指数的重要标志。(2)看着这些装粮食的器具,生活就有了盼头。)    

2.这样的活,母亲总是看不上眼,她喜欢到湖中的稻田里取土。母亲说稻田里的土暄松,是上等的泥土。当然,稻草也是很讲究的呢。(赏析:说明母亲是一个干活讲究识好,勤劳能干的人。)    

3.最有趣的是冬天,……否则马上会围上来一群公鸡争抢。(赏析:写母鸡在泥瓮上生蛋及生蛋后等待犒劳的样子,充满农村生活的趣情,让人忘却生活的艰辛与苦难。)    

……    

四、小结、探究    

1、小结:这篇文章作者借写泥瓮让我们感知了特定时代农村生活的艰苦,也让我们感受了生活在其中的情趣。通过品读文章,我们更感受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农具正逐渐退出农村生活,它们将去向何方?    

2、阅读下面几则有关农具的材料,小组合作,写出探究结果。    

(1)现在许多农具正逐渐退出农村生活,它们大量地被收集起来,我们在许多的乡村游的景区,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被摆放在干净的向阳的房子里,贴着名子的标签,以供游客观赏。    

(2)在古城众多的酒吧中,有一家比较另类的酒吧:酒吧的布置简洁明快,通间不加修饰的木质,以及大幅的落地窗,迎着河水,给人非常自由和舒适的感觉,在落地窗的对面墙上,赫然挂着一张黝黑的犁,配上淡黄色的原木墙体,乍一看去,恍然置身于丰收之田野。    

(3)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高兴》后记(二)中写道,回了一趟老家,发现他当年“离开村子时那些上辈人使用的那些农具,三十多年里就都消绝了”。于是,“就有了想记录那些在三十年间消绝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农耕用具的欲望。”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迟子建的散文《农具的眼睛》。思考:农具何以有了眼睛?如此乏味、平凡并且土气的农具怎么会被描写出如此的神韵?    

(作者徐连有,江西省贵溪市罗河二中教师)    

     

泥瓮    

杜怀超    

蕴涵着生命元素的乡村,以质朴的泥塑的面孔思想着,譬如草房一角的泥瓮。泥瓮,是一种肚大口小,存放粮食、油菜籽之类的农具,就像现在酒店里装散酒的大圆陶器。泥瓮是苏北农村独有的储粮容器,是小村的炊烟,带血的脐带,生活沉重的温度计。泥巴垒就的草房里,有它,就有了阳光般的守望。    

一到清闲的深秋,农家做泥瓮的事就提上日程了。    

农家的乡场是做泥瓮最好的地方,通风、得阳光。很多人家做泥瓮喜欢就地取材,在乡场上随便挖上几锹,垒上一堆坚硬的土,捣碎(乡场上的土被石碾压得僵硬呆板),提几桶水浇在泥块上,等泥块潮透、蓬松,再用脚反复踩、搅拌,直至踩成丝绸状,就可以做制作泥瓮的原料了。这样的活,母亲总是看不上眼,她喜欢到湖中的稻田里取土。母亲说稻田里的土暄松,是上等的泥土。当然,稻草也是很讲究的呢。稻草必须是干燥的、黄亮亮的且弥漫着清香的气息,这昭示着水稻是长熟的,而非夭折后逐渐枯黄的。    

选好稻草后,母亲把丝绸状的泥往稻草上涂抹,让泥和稻草充分混合,做成条状的泥草绕子。首先做瓮底。先把泥草绕子交错摆在地上,成“米”字形,叫做“筋”。接着就用泥草绕子从“米”字中心开始一圈挨一圈地向外编排。等圈与圈之间的泥草绕子粘紧,再用泥把上面抹平,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做瓮壁时,同样用泥草绕子,挨着瓮底边沿向上围圈,一开始每围一圈都要稍微向外扩张一点;到齐腰高时,再渐渐往内收缩;到齐胸高时,收缩的角度更大。这样做起来的瓮身呈“鼓肚”形。为了使瓮口更结实,最后还要做个瓮盖。母亲说,鼓肚子不仅是美观的需要,也暗示着粮食年年吃不完。    

制作泥瓮,最讲究的就是瓮壁。每次只能向上加三四圈,干了再向上加高,特别是到了收口的时候,每次只能加一两圈。待整个瓮身干透以后,再用踩熟了的泥把瓮壁内外抹遍,使瓮壁内外平平整整,滑滑溜溜。泥(nì)好后,晒上几天太阳,等呈现灰白色,便可抬回家使用了。    

泥瓮土而科学。好的土瓮匀称、浑圆,高 一米 左右,肚大口小,腹部隆起。大的泥瓮只有殷实人家才做。小土瓮灵巧,薄,口溜圆,就像那暗褐色的陶罐。那年月,泥瓮贮粮,既吸收潮气,保持粮食干燥,又省去翻晒的劳作,是农人最钟情的容器。闲着的小泥瓮,母亲一般都会放些鸡蛋、糖果之类的物什;有的也盛红豆、绿豆之类的细粮,留做种或送城里亲戚。最有趣的是冬天,家里的芦花鸡总喜欢高高地蹲在泥瓮口上生蛋,似乎在告诉母亲,我下蛋,你可要犒劳我啊。每当这时母亲也不赶它,等听到“咯咯大”的时候,她就从泥瓮里拿走鸡蛋,随手抓把稻撒在地上。那只立下“汗马功劳”的芦花鸡则立即停止咯咯叫,埋头迅速啄食起来;否则马上会围上来一群公鸡争抢。    

泥瓮,是小村日子的守护神,和灶台、牛槽一样。过年了,父亲总会叫我在泥瓮上贴个斗大的“福”字。大大小小的“福”字贴上去,给朴实、简陋的泥瓮增添几分古朴与神秘的祝福。    

“过午难炊陋室凉,尽搜泥瓮仅粗糠。儿童未解田夫苦,筑堰围田戏插秧。”泥瓮,何尝不是农人的聚宝盆、生活的主心骨,那里贮存着小村人一年又一年的艰辛、忙碌和幸福呦!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会员,现从事散文、小说创作,曾获江苏省报纸副刊好作品奖)  


,泥瓮教案
《泥瓮教案》相关文章

tag: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