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教案教学设计)

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教案教学设计)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159  栏目:高一语文必修一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一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教案教学设计),

望美人兮天一方

——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

主题导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赤壁赋》一篇,遭“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在七月月明之际与朋友泛游于“赤壁”(实黄州赤鼻矶)之下。本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皆备,怎么会在此唱出“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歌词呢?这“望美人兮天一方”到底隐藏着什么深意呢?借此师生共同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

主题建议

主题

主题分解

活动建议(思考与实践)

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讨论“伊人”形象的象征意义(“招贤”说、“爱情”说、“企慕之境”说)并解释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用“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来演绎一下诗中的牛女故事。想想这隔河的一男一女还可以统领《古诗十九首》甚至其他相似古诗文中的哪两类形象。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用“在水一方”的母题解释李商隐的《无题》,并讨论诗中的间隔是什么。

但丁《神曲·净界》第三十八篇

《神曲》中的这首诗内容跟哪首诗比较接近?虽相去千年,但这两首诗共同印证了人类的哪一种心理情境?

背景资料

一、《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
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
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
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兼葭》

原文: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译: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遡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遡洄,逆流而上。遡,通“溯”,逆着河流向上游走。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溯游,顺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凄凄:(通“萋萋”)茂盛的样子。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采采:茂盛的样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涘(sì):水边。  

右:迂回,弯曲,意思是道路弯曲。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之:代“伊人”

今译:

  蒹葭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苏东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简评: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教案教学设计)
《望美人兮天一方——探究“在水一方”的母题及意蕴(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一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