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792  栏目:高一语文必修二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四、欣赏文章的语言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段并画出来。

  2、结合“赋”的语言特点,师生共同品析学生画出的句子。

  (1)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

  明确:这句话好在以下两点。第一,从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段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就概括了。充分体现了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赋”的跳跃性特点。第二,“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见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

  (2)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桥喻龙,复道喻虹,分别写出了它们形态的高大、色彩的绚丽。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建筑物的观感,且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

  (3)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一句。

  明确:这一段文字脍炙人口。作者用“明星、绿云、涨腻、雾横”等词语比喻,又用排比的句式和夸张的手法间接地写出美人之多,及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4)品味“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

  明确:一个“使”字领起,摆出了秦统治者把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立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罪证。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比,前后对比,尽情夸张,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种情形,跃然纸上,可谓精彩妙极!

  (5)品味“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

  明确:这句话简练地概括了战争的始末,秦王朝灭亡的过程,且含无尽感慨于其中,又开启了后文的议论。

  3、根据以上对课文语言的品析,你认为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种写法?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从全文看,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用得最多的一种写法是夸张;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对偶、排比;从全文看,多用四字句,句式整散结合。

  4、用简洁的话概括《阿房宫赋》的语言特点。

  明确:铺采摛文,语言华丽。

【课堂练习】

   仿写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衔接紧密,语意连贯。

  生活,如同在沙漠中跋涉,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       ,       。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知难而上;       ,       。让我们在生活的考验中,永做强者。

  参考答案:

  生活  如同在江河里游泳  需要过人的胆略与魄力  生活就是战斗  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

 【课堂探究】

  1、比较《阿房宫赋》和《史记》中有关阿房宫描写和记述的不同点。

  出示多媒体投影:

  (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提问:两者有关阿房宫的内容有何不同?

  明确:不同有三:一是建宫原因不同;二是建宫时间不同;三是建宫规模大小不同。

  (2)两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明确:《史记》重在历史事实的记述;而《阿房宫赋》重在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夸张,极尽“赋”体铺陈之能事。

  2、重读《过秦论》,比较它与本文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所不同。《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领略品味了《阿房宫赋》的华美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七、布置作业

1、作业本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上一页  [1] [2] [3]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