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庆德2017《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庆德2017《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311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五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陈庆德2017《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奚以……为”,即“为何要……呢”。适,去,往;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三餐,指一日;  反同“返”。果然,饱饱的样子。舂捣一宿的粮食。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

2、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两段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

五、背诵3、4段

六、疏通5、6段

1、同学合作,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词义(5、6段)

小知——小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者——大椿者——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未有知其修者——背若太山——抟扶摇羊角——绝云气——斥鴳——不过数仞——此亦飞之至也——小大之辩

(知同“智”,智慧。年,寿命。怎么知道是这样的。朝菌,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晦朔,一个月;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蟪蛄,寒蝉;春秋,指一年;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不能知晓一年四季。冥灵,大树名,一说为大龟名。大椿,传说中的大树名。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封于彭,活了约八百岁。如今因长寿而特别著名;乃今,而今。匹,比。悲,悲伤。

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穷发,不毛之地;发,指草木植被;冥海,北海。修,长。太山,即泰山。羊角,一种旋风。绝,穿过。池沼中的小雀;斥,池,小泽。过,超过;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至,极点。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区分。)

2、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两段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普通的人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六、朗读已教课文,翻译已教课文。

3教时

要点:疏通完毕,探讨问题,作业

过程:

一、疏通第7段

1、朗读

2、同学合作,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词义(第7段)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才智能够胜任一官的职责;知,同“智”;效,效力,尽力。行为能够顺应一乡的风俗人情;比,合。品德能够投合一国之君的要求。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征,信。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喜笑的样子;犹,同“繇”,喜。世上的人都夸赞他,他并不感到劝勉;加,更加,愈加;劝,勉励。世上的人都非难他,他也不感到沮丧;沮,沮丧。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这里指能够肯定自我,否定外物;定,认识。辩,分清;境,界限。他也不过如此罢了。于世,对于处世;数数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即使这样。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指宋荣子只是肯定自我,否定外物,偏滞于内,达不到物我为一的逍遥境界。驾风而行。轻妙之极;泠然,轻妙飘然的样子。旬有五日,十五天。致福,求福。免除步行。待,依赖;指列子虽然能够乘风而行,不用走路,但还必须依赖于风这样的外物,所以也达不到逍遥的境界。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的法则,指顺应自然之道;若夫,至于。把握六气的变化;御,驾御,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同“变”。无穷,指宇宙。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恶,何。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神人无功]神人没有要建立功业的偏见。神人,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树功业,指神人身上的奇特超凡之处都是他们的自然显现,并非有意要显露什么。圣人不求声名;指圣人以万物为一,不加分别,去除了对于名实的偏见。)

3、和同学互相翻译以上一段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二、探讨问题

1、作者用鲲鹏和蜩鸠的寓言故事想说明什么意思?

(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鲲鹏在逍遥游的境界上超过了蜩鸠;越是有大行动,越是要有所凭借。)

2、作者用斥鴳的寓言说明什么事理?

(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结果。)

3、作者用宋荣子、列子的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他们虽然具有很高境界了,但是仍然有所待,最终还没完全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4、在作者看来的逍遥游是怎样的境界?

(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至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① 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② 自由无碍的心境,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

5、说说本文有怎样的风格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即时作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陈庆德2017《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