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373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画面,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我希望让学生在诗人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我紧紧抓住诗歌语言美、绘画美、音乐美,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教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及实录

(一)教师导入进入情境美

导入:物转星移,四季更替,热情奔放的夏才恋恋不舍地退出大自然的舞台,绚丽多彩的金秋便粉墨登场。秋天是什么?是层林尽染的美景,是欲坠不舍的夕阳,是滴滴透凉的秋雨,是遍地金色的蝴蝶,是随风轻舞的红叶,是迎风傲放的菊花,是处处飘香的果实,是丰收喜悦的笑脸。今天我们随诗人何其芳一起走进美丽的金秋。(配背景音乐和图片)

(二)分组朗读品味音韵美

《秋天》本身就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迸发,再加上诗人在创作上讲究韵律和节奏,使诗歌具有一种和谐的音乐美,因此,《秋天》的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品味音韵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配置音乐,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富有创造性的反复朗读之中就能不由自主地进入诗歌的情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1、课件上出示朗读的三大要点

①标出重音      ②划分节奏       ③体会情感

2、教师布置朗读任务: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诗歌,要求每组任选一节诗,先在组内根据老师提供的朗读要点对所选节诗歌进行技术处理,再通过个人读、齐读、分节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最后组员共同确定在全班的朗读展示方式。

3、各组朗读展示

第一组:我们选择第一节, “饱食”“肥硕”要重读,因为它们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丰收的景象;“飘”字要读长点,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栖息”一词语气要重。

朗读方式:组内被喻为“播音员”的杨紫暄感情朗读。

第二组:我们选择的是第二节,这一段中的“撒网”的“撒”,“收起”的“收”写出了渔民捕鱼的动作,要重读,“轻轻”要读出悠闲自在的神态。

生②补充:“满载”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丰收的喜悦,还要把喜悦之情朗读出来,“游戏”读出轻松、自如又自得的情感。

朗读方式:四人每人一句,最后一句齐读。

第三组:我们选择第三节,这一节中“寥阔”“清冽”一词要重读,因为它们写出了秋天草野和溪水的特点;“何处去了”应带着疑问和无尽的思恋读,读出牧羊女对牧童的思念。

生②补充:我认为“梦寐”应轻声读,读出牧羊女的羞涩。

朗读方式:一名女生代表全组作朗读表演。

4、自由朗读。

根据以上同学们提的朗读技巧自由朗读全诗,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各显其能展示诗歌美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抒写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三个板块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选其中一个板块展示自己体会到的诗歌中的秋天。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选择抒写秋天这一板块。这一板块要求同学根据诗中描绘的意境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把其中的一节诗改写成散文片段的形式,这样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具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可以选择第二板块,这一板块要求同学拿起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诗歌中展示的画面,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从而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而这一部分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里便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还可以把这些图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歌唱秋天,以《春天在哪里》为模本让学生改写诗歌《秋天在哪里》,再让同学跟着音乐节奏演唱出来。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一环节通过语言展示秋天、画笔描绘秋天、音乐歌唱秋天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愉悦。此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有利于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得到提高;富有弹性选择型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大可能地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在这个环节中的学习成果。

生①:我扩写了诗中的第一节读给大家听听:来到一家农舍前,远远望去,稻田里一夜间没有了随风翻腾的金黄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搁在屋前的镰刀似乎更加锃亮;院子里堆满了金色的稻谷,仿佛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后的竹篱上,满是肥硕的瓜果,主人背篓的绳深深扣进肩上的肉里,可他粘满汗水的脸上却泛起幸福的笑容。

生②:(实物投影展示画)我正好画的也是第一节,但我把第一节画成了两幅画,看我的第一幅画我给它命名为伐木图。大家看画面上一位伐木工人正在忙碌着,他正在把一棵棵成材的树木运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第二幅画我给它起名叫丰收图,画面上的农民正在自己家的小院了收稻谷,大概今年是丰收年吧,他脸上还带着喜悦的笑容。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他画得如何?

生③:我认为这幅画画得不好,伐木工人画得不太像。

生④:我认为画得比较好,虽然有的地方画得不太像但却真实地描绘了诗歌的内容。

师: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幅画,古人说,君子扬长避短,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意境已经很不错了。

生⑤:我把诗的第二节改写成了片段:天空瓦蓝瓦蓝的,一只芦篷船在温柔、宁静的湖面上漂荡,好不悠闲自在,渔夫喷了一口烟,从身后娴熟地拿起一张网,手用力一挥,圆圆的网好似在空中跳跃、舞蹈,终于张开双臂投入了水的怀抱,过了一会儿,猛的一收网,收起的只是那在水中嬉戏玩乐的乌桕叶的影子,莫非渔夫在和鱼儿们玩捉迷藏?

师:好美的意境,你喜欢他改写的哪里?

生⑥:我认为他改写的渔夫的形象较好,写出了渔夫的悠闲自得。

生⑦我认为他改写的圆圆的网这句好,运用拟人的修辞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师:令老师欣慰的诗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学习别人长处了。前面的展示改写片段和画面就到这里了,下课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每组评出最佳成果奖。改写《春天在哪里》歌词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现在把机会留给他们。

(课件上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屏幕上出示歌词,听完之后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改写歌词。)

2分钟以后就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交上歌词,师选择能体现三段文字内容的三首,用实物投影投出歌词,大家齐唱。

小组①: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小组②: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清晨的小河上,

那里能撒网,那里能捕鱼,还能够摇着小浆满载而归。

小组③: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寥阔的草野里,

那里有蟋蟀,那里有小溪,还有那思恋牧童的牧羊女。

在学生的演唱声中,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总结: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层林尽染的红叶里,秋天在迎风傲放的菊花里,秋天在农民丰收的喜悦里!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让我们在播种的季节撒下勤劳的种子,等待丰收的金秋吧!

[1] [2]  下一页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语文课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