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老大臣的心理——
生:惶恐。
师:老大臣惶恐不安哪!不过,他再乱方寸,在一个方面是决不动摇,斩钉截铁的,那就是两个“决不能”,决不能让人家知道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除了这点,什么都好商量。而两个骗子呢?要的就是这一点。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心理描写,读出惶恐,读出决断。
生读。
生:我挑的是第二个去看布的诚实的官员,第137页的第三段,“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与老大臣一样,又是一个“决不能”,真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啊,有这样的皇帝就有这样的官员,全是胡说八道。
生:刚才这位同学说到胡说八道,使我想到老大臣的表现了,大家看第136页下方写到,当两个骗子描述布的色彩和花纹时,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两个骗子无中生有,天花乱坠,胡说八道,而一个年近花甲的大臣注意地听着,还要背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啊!
生:我挑的是第139页,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明明没有东西,还装模作样,让人感到又可笑,又可悲,又可恶。
生:我挑的是游行时百姓的反应,在第139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乖乖!”让人觉得煞有介事,两个“真”其实是假,甚至说到一个细节:上衣下面的后裙,好像确实无疑似的。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赞美这衣服时,有没有人说出这衣服的具体的颜色、花纹怎样的?
生:没有。
师:都是笼统而又模糊地赞美。为什么?
生:因为说得具体了,肯定要矛盾的,一个如红色的,一个说绿色的,那不是露马脚了吗?
师:是啊,都是挺世故圆滑的啊!
师: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我们笑过之后,有一个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呢?
生:都有虚荣心,都有自私心,明哲保身,顾虑重重。(师板书:虚荣心自私心)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当皇帝听说这衣服有奇怪特性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生:P135页,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师: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时,他们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生:P135页,大家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师: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一听说这衣服的神奇特性,第一个念头要对付的就是别人,而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会怎样,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啊!!这令我想到了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句话,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人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啊!(板书:己所不欲,偏施于人)
师:虚荣、自私、己所不欲,偏施于人,这些,都是人性中的丑陋啊!都是人性中的弱点啊!学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同学们从自己身上找找看,你有这样的心理吗?(师屏显:对照课文,联系实际 笑过别人之后,扪心自问:我们身上有他们这些人性的弱点吗?)
生:黑社会里的人就是这样的。
师:黑社会里的人,尔虞我诈,打打杀杀,最好别人死,自己活,这就是“己所不欲,偏施于人”啊!
生:扫地的时候,最好别人多扫点。己所不欲,偏施于人,还有自私心。
生:有时候,我们抄别人的作业,是我们的虚荣心在作祟。
师:的确,我们在笑皇帝的同时,如果反省一下自己的话,会发现自己身上也有或这或那的弱点。如果把这些弱点放大了看,我们就是一个一个这样的皇帝哪!好在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人们的心还是向往光明,渴求真理的!在课文的结尾终于响起了一个天真的声音!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40页,找到这句话,一起叫一叫——
生:“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师:小孩子为什么敢于叫啊?
生:小孩子天真无邪,无所顾忌。(师板书:孩子 天真)
师:面对这石破天惊的声音,看各色人物何等反应。孩子爸爸——
生:“上帝哟,你听这天真的声音!”
师:怎么理解他爸爸的这句话。
生:天真的本意是“心地单纯,性格直率”,这里是爸爸对自己孩子不懂事的一种掩饰。
师: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生:越传越广,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师:唔,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师:皇帝听到了有什么心理?
生: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师:皇帝有什么神态?
生:皇帝有点儿发抖,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师:他为什么发抖?
生:因为他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
师:这里“似乎”一词能否去掉?
生:不能,“似乎“一词写出了皇帝虚伪和恐惧的心理,去掉就起不到揭露的目的了。
师:皇帝内心虚弱,外表强硬,用一个成语来说就叫——
生:外强中干。
师:还有一个成语叫——
生:纸老虎。
师:纸老虎,说得太形象了,还是三字成语呢。还有一个成语叫色厉内荏。
师:这些描写进一步揭露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师:皇帝为什么要死撑着把游行大典进行到底啊?
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好继续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
四、小结
师:我想请同学们来说说学了这篇童话后的感受,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生:我们平时要注意尽量抛弃虚荣心等这些人性的弱点。
生:我第一次发现童话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
师:经典的东西总是有着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比如这《皇帝的新装》,说是想像,其实离不开现实;写的是别人,其实里面也有自己;讲的是过去,其实现在照样有教育意义。说出真相是要有勇气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如何面对真相,这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有一个电视栏目叫《face to face》(面对面),有一个电视栏目叫《实话实说》,还有一个电视栏目叫《新闻真相》,如同本文中那个天真的小孩一样,其实都在表明着人们内心对真相的渴望,对真相的呼唤!
五、作业
1、这皇帝回到宫里后又会怎样呢?(师屏显:请同学们放飞自己想像的翅膀,跟着安徒生接着写。)
2、完成助学稿B中本课内容。
3、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皇帝
骗子 官员 孩子 天真
(百姓)
虚荣心 自私心 己所不欲,偏施于人
tag: 教学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