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名师讲析
【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
1.作者简介
谈家祯,著名遗传学家他在1996年第ll期《中学生科技》上发表科普短文《奇妙的克隆》
2.背景资料
(1)无性繁殖
在植物界,有分身本领的成员是很多的柳树、甘薯、葱、蒜等,都是利用它们的分身术进行无性繁殖的现代生物学家探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有着可发育成整个机体的基因,人们若能设法刺激细胞,起用细胞中的这些基因,便可将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培育成一株植物体
美国的斯图尔教授在1958年将胡萝卜捣碎,用生长素等化学物质处理,结果胡萝卜细胞萌发成了一株株胡萝卜苗采用这种魔术般的技术,一个胡萝卜就可种几十亩现在,分身术又前进了一大步:将人参细胞放在大型发酵罐里,让它们迅速繁殖,如同把细菌放在发酵罐里生产抗菌素那样生产人参从此人类开了工业化生产药用植物的先河如今,细胞分身术不再是科学家手里的“专利”据统计,可用于生产的试管苗植物已达上百种
现在需要科学家回答的问题是:动物细胞能不能像植物细胞那样进行无性繁殖呢?英国有几位科学家已着手解答这个问题,生物学家格登完成了青蛙无性繁殖的实验他用蝌蚪身体细胞遗传基因繁殖的青蛙,跟自然界的青蛙毫无区别牛津大学有两位专家所做的一项兔子无性繁殖的研究课题,说明哺乳动物的分身术也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两位专家将兔子的身体细胞用分身术产生了一些胚胎,胚胎开始了细胞分裂,但目前还不能进一步发育成为兔子
(2)克隆技术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个“受体细胞”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克隆出的绵羊“多利”属于后者,它是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取出的乳腺细胞核,移入到另一只雌羊的卵细胞(去核)的细胞质中变成融合细胞,再发育成原始胚胎,之后植入另一只雌羊子宫中育成的,它具有第一只绵羊的遗传基因,在此之前的核移植都属于前者
胚胎细胞是全能的,把它的细胞核移到卵子细胞后,还能形成完整的个体,恢复到受精卵状态,从而发育成生物而体细胞是失掉了全能性的,但英国科学家却用特殊的方法使其恢复了全能性,引起世界轰动,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果之一
克隆对于繁殖优良家畜,抢救濒临灭绝的动物是有益的更有诱惑力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动物大量生产供人使用移植的内脏器官,从而避免免疫排斥不过,克隆技术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如果用来复制人,还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课文分析】
1.文章主题
本文揭示了作为“无性繁殖”的一种方法——克隆的奥秘,介绍了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提醒人们要严肃地考虑克隆的意义,使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2.文章结构
3.对话文本
(1)《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概括课文内容,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
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首先,“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是常见的生物现象,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又进一步从植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的神话故事内容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克隆绵羊“多利”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节从三个方面写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探讨本文的写法,可以看出有哪些特点?
首先,文章结构安排上,用四个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这四个部分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但前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其次,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例如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课文对“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系”进行了定义,严密、准确再如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课文对实验进行了生动的解释,或者解释过程,或者解释方式等这样把深奥的科学技术具体清楚地解释出来,便于普通读者理解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等
其三,文中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不仅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而且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3)本文运用怎样的语言说明“克隆”这一世界前沿的尖端科学技术?
本文语言准确、朴实而又不乏文采文章既大量使用科学术语,如“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系”“无性系”“卵细胞核”“囊胚细胞核”“促性腺素”“乳腺细胞”“换核卵”等,显得科学、严谨、准确;又大量使用通俗朴实的语汇,如“来自一个祖先”“猴毛变猴”“活蹦乱跳的爪蟾”“自由游泳的蝌蚪”“母马配公驴”等,显得自然、活泼、生动有的地方还有一定的文采,如文章开头关于一系列植物无性繁殖现象的排比就是这样
课堂达标
一、语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草(méi) 枝(nèn) 繁 (yǎn) 片(lín)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蟾蜍( )( ) 鄞县( ) 濒临( ) 脊柱( ) 两栖( )
3.解释下列词语
(1)神通广大:
(2)拍案叫绝:
(3)繁衍:
(4)相安无事:
二、文学常识
4.本文作者是,遗传学家,教育家本文采用了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三、重点语句
5.“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6.“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的鲫鱼”一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繁衍(yán) 胚胎(péi) 囊胚细胞(nánɡ)
B.孵化(fū) 奇数(jī) 肾细胞(shèn)
C.脊椎(jí) 两栖(xī) 落下(là)
D.濒临(pín) 开辟(pì) 乳腺细胞(quán)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濒临灭绝境地的动物之一
B.小金鱼一家在湖里一代代繁衍生息,却不幸死于水污染现在那片湖成了死气沉沉的臭水湖、死亡湖
C.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D.老师脸上总是带着慈祥和睦的笑容
3.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B.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
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奇妙的克隆》教学练一体化设计tag: 教学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